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市财政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践行“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确保我市如期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积极开展“双问计”争取更多支持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市财政局将这一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勇于担当负责,确保各级工作部署真正落地落实。该局成立了市财政局财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确保各项要求全部落到实处。
2018年8月31日,该局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高规格的“问计省直”业务培训会,结合财政具体业务,讲解如何进一步做好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政策工作,并重点对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工作进行讲解。
通过积极开展“双问计”活动,该局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据统计,2017年,共争取省以上扶贫专项资金2亿元,2018年达3亿元,增长近50%。积极配合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工作,密切协同、同向发力。同时,与济南、邯郸等市保持良好沟通,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我市财政扶贫管理机制。
加大扶贫资金投入资金量在全省最多
在全省脱贫攻坚中,我市的任务量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资金投入却是最多的,资金的使用效果也是最明显的。
市财政不断强化脱贫攻坚投入保障,助力我市全面脱贫。据初步统计,2016-2018年,市财政持续大幅度增加扶贫资金30多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3.3亿元,2016年4935万元;2017年8597万元,居全省第二,比2016年增长74%;2018年1.9亿元,居全省第一,比2017年增长124%,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的5个百分点。
同时,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确保县级尽早谋划项目,2018年11月份,即提前下达2019年市级扶贫专项资金1.3亿元,这也是市本级第一笔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在扶贫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十分注重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大力支持重点贫困县脱贫。按照《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机制,聚“零钱”为“整钱”,2016年-2018年,平山县等4个重点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共计27亿元。
为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市财政积极发挥财政引导作用,形成专项+行业+社会大扶贫格局。其中,联合市扶贫办等5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企业定向捐赠贫困村资金有关事宜的通知》,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自文件印发以来,已有70多家企业向深度贫困村定向捐赠资金200多万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真金白银,又要“四两拨千斤”。市财政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杠杆作用,让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最大程度撬动金融资本。
市财政全力支持贫困县用扶贫资金,打捆设立5000万元的贷款担保基金、30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建立“资金池”,采用“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方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撬动金融等资本近6亿元用于全市脱贫攻坚。
落实监管责任
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所有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应全部设定绩效目标指标,并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在《石家庄市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实施细则》中,这样明确规定。这是市财政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监管的一项措施。
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一分一厘都用于脱贫攻坚,市财政局全面推进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其中,坚持“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上述《细则》,对安排用于脱贫攻坚项目的各类财政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管理,不留任何空白和盲区。
在构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方面,我市相继制定了《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石家庄市财政局关于全面加强脱贫攻坚期内各级各类扶贫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等近20多项制度文件,进一步提升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和效益。
市财政还部署完成了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以强化扶贫资金运行监控。其中,运用“制度+科技”模式,以县级脱贫攻坚规划和项目为依据,强化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远程监控,真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全过程、可追溯。
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此次获得全省财政系统唯一先进集体的荣誉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决战决胜姿态继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力保障,确保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