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的乡镇卫生院、9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千万城乡居民就近享受到“简、便、验、廉、安”的中医药服务……日前,我市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记者通过实地探访,深刻体悟和切实感受到我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认真落实省委的工作部署,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过程中所取得的扎实成果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实惠。
把特色服务渗透到居民身边
富有特色,价格适中,效果良好,群众认可,这一直是优秀中医药文化的标签。
去年底,元氏县苏阳乡沟北村的赵凤荣颈椎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导致脖子以下肢体瘫痪。因离脑干太近,很多医院不敢为其手术治疗。家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她背到村卫生室。村医张建波仔细检查后,决定尝试一下中医针灸的方法。扎了3次后,赵凤荣的手能活动了。又经过6个月的治疗,赵凤荣完全康复。
这是村医张建波为乡亲们成功诊治的一个实例。
张建波从事中医诊疗有近20年,在当地小有名气。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支持下,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强化卫生室的中医药特色,配置了针灸针、火罐、梅花针、电针仪、神灯、按摩治疗床等中医常规诊疗设备,还配有中药柜,饮片的种类近150种,中成药差不多有60种。同时,不断从上级医院和同行学习先进的中医理念和技术,并灵活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由于疗效显著,中医受到远近乡邻的欢迎。记者看到,在沟北村卫生所的诊室里,床上躺着、地下坐着20多个患者,身上都扎着细细的银针,仔细一问,不少人是从邻近的县赶过来的,都听说这里的中医治疗效果好,费用还不高。
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孤例。
在我市乡村,像沟北村这样的中医药特色示范村卫生室已经建成上千家。在城市,则有“国医堂”“国医馆”为市民就近提供中医服务。
在裕华区东苑社区“国医堂”的中医治疗室里,60岁的夏金香正在接受“雷火灸”的治疗。只见她仰卧在治疗床上,腹部扣着一个用纱布蒙着的“大漏斗”。旁边的中医师任凤贞告诉记者,这是一种传统的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理身体、祛除疾病的目的。
“高血压、糖尿病、消化不良……看了很多大医院也不见好。”夏金香说,来东苑社区治疗有半个月了,腰围小了两寸,各种不适症状都消失了。
从201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基于健康石家庄战略,高度重视中医药强市建设,着力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扶持政策,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一组数据足以佐证。
全市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5个乡镇卫生院建成了“国医堂”,1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了“国医馆”。同时,遴选了104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国医堂”升级提标,建设了53所中医药特色优势乡镇卫生院,1020个村卫生室创建成为中医药特色示范村卫生室。
这些举措和成果得到国家相关部门认可,其特色和便捷也正在渗透到每一个人身边。
建设中医人才矩阵
弘扬中医文化,传播中医药技术,离不开一支人才团队。
“为了让基层中医机构有能看得好病的好中医,我市大力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市卫健委主要负责同志说,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才短缺的问题,我市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招聘专科以上学历中医药人员316人,将146名乡村医生纳入一技之长人员管理。
同时,明确市财政按照每人5000元标准,连续五年每年遴选100名4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基层中医药骨干到石家庄市中医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临床进修,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人员占医务人员比例分别达到27.1%和31.3%。
师承教育是提升中医技能水平的特色手段。近年来,卫生健康部门广泛开展市、县、乡、村四级师承教育,从市、县两级中医院遴选106名指导老师,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选出129名中青年中医药人员,结成师徒关系,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帮扶,效果明显。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先后评选出石家庄市名中医10名、乡村知名中医78名、社区知名中医30名。同时,遴选了91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医师作为“首席中医师”,到5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帮扶带教,累计培训基层人员1700余人次。
同时,我市还在市中医院和15个县级中医院建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针、艾灸、火罐、刮痧板、TDP神灯、熏洗床等中医设备,连续五年每年对1000余名基层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目前,在全市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达到96%、100%。
这些知名专家、首席医师,正在构建一个看得见、用得上的中医药人才矩阵,构建起健康石家庄的人才支撑。
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而这已经被市委、市政府所持续关注。
在一系列现实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结合中央倡导的大健康理念,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相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努力打造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的健康服务模式。
事实证明,这一模式在全省属于一项创新,而且成效明显。
其中的内容相当丰富,比如,推行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卫生健康部门专门编写了《3—6岁儿童中医治未病指导手册》,开展高血压中医药干预、流行性感冒中医药干预和小学生近视眼中医药干预等项目,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65.2%和63.7%。
同时,市内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134”家庭医生中医药签约服务模式,201支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签订个性化中医药服务包人数达到5.85万。
“还有健康宣传模式,也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提升群众的中医药健康素养,市卫生健康委组建了中医药养生保健讲师团,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传播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累计受益群众120余万人次。同时,在15所试点学校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助力健康水平提升。
健康石家庄,正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的光环下,勾勒出更加鲜活有力的图景。人们也必将在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不断丰富的健康路径中,感受到市委、市政府的民生关怀,以及这一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带来的深刻体验和现实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