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石家庄故事

子弟兵的英雄母亲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作者:杨惠玲
2018-11-20 11:15:25
分享:

  提起戎冠秀的名字,在燕赵大地几乎无人不知。这位普通的小脚妇女,在抗日战争中,救助八路军战士、带头拥军支前,在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上,被授予“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戎妈妈”。

  在省会裕华西路与中华大街立交桥西北的街心花园,有一组大型城市雕塑,整体造型似一面飘扬的旗帜,雕塑的主体是一位母亲慈祥、深情的伟岸形象。雕塑以浮雕形式刻画了一位英雄母亲带领妇救会员送水送饭、慰劳军队、抢救伤员、组织群众坚壁清野的生动场景。这位英雄的母亲就是戎冠秀,雕塑也被命名为“戎冠秀与子弟兵”。

  支前模范

  1896年,戎冠秀出生在平山县杨树壕村一个贫苦人家。1928年,为了糊口,已经成家的戎冠秀举家迁到下盘松村,到地主家当佣人。

  1937年,八路军来到下盘松村,组织发动群众抗日。下盘松村随后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1938年2月,戎冠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下盘松村妇女抗日救国会会长、伤病员转运站站长,而且连选连任了好几年,人称“老会长”,远近闻名。

  在艰苦的环境里和残酷的对敌斗争中,戎冠秀带领下盘松村的妇女们,积极拥军支前,救护伤员。酷暑夏夜,戎冠秀忍着蚊虫叮咬,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做军鞋,手指肚上磨出了鲜血,又磨成了老茧;数九寒天,她为伤员洗涮绷带,手上冻裂的口子一道道。

  在组织妇女做军鞋时,戎冠秀要只只过目、双双过秤;做军衣,她要求单衣双线缝、倒勾针,棉衣用新棉花,不仅要絮得匀,还要够重量。因此,下盘松村送到区里的军鞋、军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总是名列前茅。

  边区动员青壮年人伍时,戎冠秀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妇女不要“拖尾巴”。她说:“边区的八路军子弟兵是咱们老百姓的,咱们离了子弟兵,鬼子就会把咱们全杀光。民主生活也没有了,当亡国奴了。妇女要想翻身求解放,就应该动员自己家里人参加子弟兵!”在一次拥军大会上,她带头发言:“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验上哪个哪个去,都验上都去!要是不嫌我老伴儿老,让他给咱八路军喂马去!”在她的带动下,下盘松村一带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热潮。

  拥军典范

  1941年到1943年,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戎冠秀艰难地迈着小脚,带领妇女给前线战士送水送饭;鬼子进村时,她又担负着坚壁清野转移群众的任务,常常几天几夜都不能合眼;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她拿出家里最后的面粉和鸡蛋做成可口的饭,一勺勺喂给伤员……

  一次,有位重伤员的头上被敌人砍了6刀,血肉模糊,奄奄一息。戎冠秀先用温开水给伤员擦洗伤口,再敷上中草药。伤员牙关紧咬,水都喂不进去,戎冠秀就用小勺轻轻撬开伤员的牙缝,再一滴一滴地喂,半碗水足足喂了一个小时。看到伤员光着脚,她就撕开女儿的棉袄掏出棉花包在战士的脚上,终于把这名重伤员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分别时,这位伤员紧紧拉着戎冠秀的手,眼含热泪连声说:“好老人,好老人,您比我母亲还要亲。”

  戎冠秀救护过的八路军伤病员不计其数,但救护邓世军的故事最具传奇色彩。1943年,邓世军在战斗中负伤,还得了疟疾,敌人扫荡时掉了队,被日本鬼子追赶。戎冠秀冒着生命危险凭着对山里地形熟悉,带着邓世军摆脱了敌人的追赶。她临危不惧,让邓世军踩在自己的肩膀上,把他扛上去,藏进了山上的暗洞里。戎冠秀在周围放哨,确认鬼子走了后,又给邓世军找来吃的喝的和治疟疾的中草药。经过几天的细心照料,邓世军重返前线。

  巧的是,戎冠秀和邓世军都参加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都做了大会发言。从戎冠秀的发言中,邓世军才知道反扫荡中救护自己的那位大娘就是戎冠秀。邓世军跑到戎冠秀面前致谢,戎冠秀抚摸着他身上的伤疤问长问短,邓世军更是把戎冠秀当作了自己的母亲。

  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戎冠秀被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并举行了隆重的授奖仪式。大会号召全体女同胞、全体人民向戎冠秀学习,广泛开展拥军运动。

  鱼水情深

  新中国成立后,戎冠秀对人民军队的关心和支持不减当年。1951年,她的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她开导全家说:“他是为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牺牲的,死得光荣!”她的三个孙子长大成人后,她又一个个送到部队去当兵。

  和平时期,戎冠秀仍然时刻惦记着解放军,多次给边防战士赠送锦旗、写慰问信,鼓励他们安心卫国戍边。她还经常到部队给战士们讲革命传统。每次到部队,她都带着针和线,有空就帮战士们缝补衣服。

  戎冠秀对子弟兵的爱可以说深入骨髓。她的孙子李耿成回忆,他小时候在清明节时跟着奶奶去祭祖,走到一个山坡地,戎冠秀停下来摆了一些祭品,“奶奶告诉我,这里掩埋着一位八路军战士,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去世,享年93岁。8月22日,戎冠秀的追悼大会在石家庄隆重举行,她的骨灰被安放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聂荣臻元帅在唁电中对戎冠秀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

  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唁电中指出,戎冠秀同志是爱国拥军的一面旗帜。

  2009年,戎冠秀获评全国“双百人物”。

  2016年10月29日是戎冠秀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戎冠秀雕像暨戎冠秀家风传承园落成仪式在平山县古中山陵园举行,戎冠秀生平事迹展也同时举办。

  从几十年前的抗战岁月到21世纪的今天,戎冠秀的光辉事迹一直在燕赵大地传唱。“我唱晋察冀,山红水又清。山是那么红,水是那么清。如果有人问,请问好老人。这位好老人,好比一盏灯。战士给她火,火把灯点明。她又举起来,来照八路军……好老人叫啥?名叫戎冠秀。好老人住哪?家住下盘松……”这是著名诗人田间创作的《戎冠秀赞歌》,朴实的诗句中,饱含着对“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赞美和爱戴。

关键词:子弟兵,英雄,母亲,戎冠秀,石家庄故事责任编辑:解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