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础销路俏 科技进棚效益增
“通村路硬化了,商家的车能直接开到大棚口,菌不出村就卖没了。眼下咱还用上了新技术,大棚不闲着,蘑菇、毛木耳轮着种。”在孟家庄村,正在菌棚里拾掇金针菇的村民齐素彦算了一笔账,“实行木耳、蘑菇周年生产模式后,每个棚可收入9000元,俺这6个棚年收入可达5万多元。”自从村里开始实施“食用菌高效种植示范园”项目后,乡亲们致富支撑更硬了。 孟家庄村属石板水库移民村,共有300多口人,仅有耕地130多亩,人均不足3分。为增加收入,自上世纪90年代初,乡亲们就开始种起了占地小、收益快的蘑菇,但都规模不大,收获一季,每个棚最多收入4000多元。 不光是孟家庄村,平山许多有食用菌种植传统的村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些问题。为促使食用菌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该县不断加大政府推动和引导力度,整合全县食用菌资源和科技、资金等要素,全力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同时,启动了食用菌高效种植示范园项目研究,建设县级食用菌生产大园区,并初步形成了平原丘陵区的常规食用菌周年生产,和西部深山区的反季节食用菌生产,“一东一西”两个食用菌生产片区,以此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孟家庄村“食用菌高效种植示范园”项目,总投资475万元,建设标准棚250个,建设350平方米储藏冷库一个,生产车间280平方米,新建自动生产线两条,购置70型蒸汽锅炉25台。同时,推广示范“金针菇—毛木耳轮作”的周年生产模式。 此外,在县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村里将原来的进村路拓宽、硬化,彻底解决了原料进不来、产品不好销的难题。“依靠食用菌种植,现在,俺们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郄建波说,“下一步,俺们还计划引进杏鲍菇、白灵菇、姬菇等高附加值品种,投资48万元建设一条食用菌出菇废料新能源转化生产线,实现出菇废料和其它农作物秸秆新能源转化利用,引进技术建一座食用菌罐头和速食品厂,延长食用菌种植产业链条。” 据统计,目前,平山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发展到95万多平方米,总产量达8500多吨,总产值达1.1亿多元,帮助众多农民驶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闫鹏飞 贾保卫) |
关键词:平山,食用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