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我要发帖 | 我要投稿 | 邮箱登录    投稿邮箱:sjzjzz2014@163.com

新闻热线:0311-67561216 13933884099

城市导航: 石家庄 保定 唐山 承德 秦皇岛 邯郸 邢台 衡水 廊坊 沧州 张家口 辛集 定州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石家庄频道>>河北

七旬老人成白洋淀民俗文化“活化石”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作者: 2014-07-09 08:34:0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白洋淀民俗文化“活化石”张国振老人。

  “两套衣服轮换穿了13年。”71岁的保定安新县退休干部张国振节俭在当地远近闻名。然而,正是这位老人,13年来他倾尽财力,花大力气艰难学会电脑、摄像技术,抢救发掘并申报成功了圈头村音乐会、白洋淀苇编、面塑、造船、芦苇画等11项国家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白洋淀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连续获评“感动安新”、“感动保定”十大新闻人物。

  圈头音乐会成了国宝

  昨日上午,冒着暑热,记者来到白洋淀内的安新县圈头村张国振的家。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内,最显眼的是靠近门口的单人床,上面堆满了各种书籍等资料。“我正在整理白洋淀捕鱼的资料,准备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脸上挂着汗珠的张国振老人说。

  因为酷爱音乐演奏,张国振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圈头村音乐会的成员。

  张国振介绍,圈头村音乐会始于明末清初,乾隆陪同皇太后到白洋淀阅视后大加封赏。全套曲目共40首,其中24首短小的乐曲,相对易学;另外16首,演奏时间较长难度较大,只有少数上岁数的老艺人能够演奏。由于村里年轻人把精力用在挣钱上,几乎无人掌握。而熟悉复杂曲目演奏的老艺人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且均不识字,更不懂得简谱和五线谱,所哼唱的工尺谱主要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

  为了挽救这些民俗文化,2001年冬天,张国振自己花钱买来录音机,找到夏有余、陈小花等老艺人,花3个月时间将这些曲目全部录制下来。2004年,张国振退休后,在当时每月只有600元退休工资的情况

  下,花3000多元请来摄像师,录制了一套完整的录像资料并刻制成光盘,后人凭着光盘就能掌握演奏的各种手法。此后不久,这些老艺人或亡或卧床不起,这些资料几乎成了绝唱。

  因为张国振老人手头这些珍贵的民间音乐资料,2007年,圈头村成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的采风基地。2008年6月,经过张国振的申请,圈头村音乐会入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保卫战赢得政府支持

  之后的2009年与2013年,张国振又将圈头少林会、白洋淀苇编、安新造船技艺、安新面塑、安新丧葬习俗等10项传统文化技艺与民俗申报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人们誉为“白洋淀民俗文化活化石”。

  整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整理大量文字和视频资料,为了降低成本,张国振老人在60岁的时候赶鸭子上架学开了电脑。“手不听使唤,我就用一指禅。”老人上学时没学过拼音,他就让电脑老师一个一个教,他一个一个记。就这样,老人凭着非凡的毅力不但学会了打字,还掌握了制图、视频等技术。

  得知张国振老人倾尽财力挖掘整理白洋淀民俗文化,但苦于设备老化后,圈头乡政府专门购置了一台高配的电脑,安新县委宣传部则从紧张的经费中拨出6万多元为老人购置了高质量的摄像机、照相机以及笔记本。

  有了这套设备,张国振老人如虎添翼,他根据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工作习惯,将其录制的4种音乐会的曲目全部转成MP3格式,并传到每个学员的手机里,方便他们自学。他还将乐谱整理汇编成图书出版,为学习、研究者搭建了一个永久的借鉴平台。

  安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胜伟说,张国振的工资和退休金几乎全部投入了民俗文化研究中,他对自己却很吝啬,吃穿用极其简朴。他为白洋淀民俗文化献身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并因此获评“感动安新”、“感动保定”十大新闻人物。

关键词:白洋淀,民俗文化 ,活化石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田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