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未挂果树下补 林地间作也增收
图为收割机在绿色屏障中穿梭,将黄灿灿的大豆收获。本报记者张晓峰摄 图为喜悦的农户正在抢收套种的大豆。
本报记者张晓峰摄 本报记者郑亚丛 实习记者任立欣通讯员王硕 经过一年的努力,环省会经济林已成规模。然而这些经济林至少三年才能挂果有效益,为让果农在这段时间有收益,栾城区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新模式,以短养长,确保经济林种得好、保得住。目前,该区共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万余亩,林下经济总产值突破5000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 树下种粮种菜林地间作增效益 近日,在栾城区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核桃基地,大型收割机正在林地里来回穿梭收获金灿灿的黄豆,现场一派丰收的景象。“黄豆是低秆作物,适合在核桃林下种植,而且还可以改良土壤,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合作社负责人赵军海乐呵呵地说,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环省会经济林工程实施以来,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当地农户和多家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核桃产业4700多亩。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今年,合作社实现订单农业,在林地内种植了名优小麦。夏粮收获后,又种植了谷子和黄豆。“谷子的品种好,今年亩产最高达到了900来斤,比普通品种每亩增产100多斤。” 在该区河北鑫冠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樱桃基地,工人们正在林地内栽植大蒜,有的地块已盖上了地膜。“现在,大蒜已种植了近500亩,我们正在加足干劲,计划完成千亩的任务。”该基地负责人李红普告诉记者,公司在桥西蔬菜批发市场有门市,完全可以保证大蒜等林下作物的市场销路,他算了一笔账,按照近年来的市场价格,每亩大蒜可增收3000元。 以短养长近期得利远期得林 由于经济林生长周期长、挂果慢,在生长期间怎样保障果农的收益?栾城区林业局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助推林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积极发动种植户发展林下经济,增绿致富,互不影响。引导种植户在确保经济林正常生长的前提下,科学发展林下产业。 在栾城区果蔬奇农场的核桃基地,新搭建的遮阴棚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遮阴棚内,种植着大豆、花生、紫薯、白菜等十几种作物,长势喜人。“这是市农科院在农场设立的林下经济试验田,通过这个遮阴棚可以模拟挂果期果树下的温度和光照。”该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通过林下环境与露天环境种植效果对比,可以选出适合林下生产的经济作物,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栽管并重的原则,该区摸索发展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在林下栽植中药材、豆类、花生等,以短养长,让果农在果树挂果前仍有收入来源,确保经济林种得好、保得住。截至目前,该区共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2万余亩,发展林药、林菜、林粮、林油等特色基地35个,林下经济总产值突破5000万元。 |
关键词:果树,经济林,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