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流感几个误区要避免
春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近期随着天气日渐寒冷,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也有增多趋势。因此,医生提醒大家在这样的季节应注意自我保健,预防流感等疾病的发生。防控流感应听从专业医生指导,合理规范用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愉快心情,增强体质,不给疾病以可乘之机。 绕开预防流感的误区 误区一:身体健康状况好,就无需接种疫苗。 流感疫苗一般推荐体质较差、抗病能力低的人接种,但健康人同样能从接种中获益。例如6个月~19岁的婴幼儿、青少年,以及49岁以上的人均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接种。此外,体质敏感,易受病毒感染者也应接种。 误区二:打疫苗就足以防流感。 除了被动接种流感疫苗外,生活中还可以采取一些主动措施来预防流感,比如避免接触流感患者,经常洗手洗脸等;如在接种前已接触到流感病毒,就要考虑服用抗病毒药物,但请遵医嘱,不可自行服药。 误区三:无明显症状等于没病,也不会传染他人。 很多人觉得自己几乎没有流感症状,所以不会传播流感病毒。实际上,人群中有20%~30%的流感病毒携带者并无明显症状,但仍具有传染风险。 误区四:冷天外出不穿外套,湿着头发或坐在风口会得流感。 得流感的唯一途径就是感染流感病毒,而流感季节恰逢寒冷天气,因此人们常会把流感与寒冷天气和被冷风吹联系起来,其实两者关系并不大。 误区五:发烧时少吃喝。 如果你感染流感(或感冒)并发烧,身体会需要更多体液,此时哪怕没有胃口,也必须保证足够的饮食量。 误区六:喝鸡汤能加快康复速度。 温热的鸡汤喝下去可以缓解喉痛等症状,并补充大量体液,但鸡汤本身并无对抗流感的特殊功效。 误区七:因流感发烧两天以上就要打抗生素。 抗生素对付细菌在行,但对病毒并没什么效果。如果发烧是因某种细菌感染所致的并发症,抗生素才会有效。因此,若流感症状迟迟不愈或恶化,应就医查清病因,再对症下药。 好习惯也防病 尽量保持好心情。研究表明,焦虑会引发身体出现一系列的小症状,包括胃酸反流、失眠、皮疹、抑郁等。这种对某种未知事物的担心,让身体倍感压力,因此会削弱免疫系统,更容易被流感打败。因此平时应注重心理健康,避免太过焦虑,尽量保持良好的情绪。 戒烟戒酒。经常吸烟会削弱鼻腔和肺部内负责抵御细菌的纤毛,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病菌攻击。专家警告,吸烟引起的肺部损伤让人面对更大的并发症风险,而且,受损的肺部更易受到病毒感染,常吸烟的人需要警惕。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喝酒太多的一大副作用就是酒精会快速、轻易地让身体脱水,破坏了鼻腔和喉咙以黏液形式驱逐细菌的能力。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最好戒烟戒酒。 学会戴口罩。口罩确实对于防止流感传播有效果。但要注意,必须正确佩戴和摘除口罩,否则反而没好处。专家称,口罩会积累病毒。平时佩戴完要小心地摘掉,确保它没有从你的鼻子、嘴巴或眼睛上扫过。并且,摘掉口罩后要马上洗手。最好从后面系的带子处解开,避免触碰口罩的正面,因为那里受污染最严重。 好好洗手。预防流感最好的方式仍然是用流动水和肥皂正确地洗手。专家建议,洗手的时候要认真揉搓双手的表面和手指缝间,整个过程正好是唱两遍生日歌的时间。洗完后一定要用纸巾把手擦干,保持手部干燥,也是避免细菌繁殖的方式。并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外出归来、超市购物后或在健身房锻炼后,都应该及时洗手,以免接触病菌致病。 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过密。握手、拥抱、亲吻等,都是最简单、最快速染上流感的方式。建议尽量与流感患者保持1.8米远的距离,以减少病毒传播。但如果社交中这些动作都不能避免,那么在接触后,尽量不要用手去抹嘴巴或者揉眼睛,尽快仔细地把手洗干净。 不建议预防性用药。一到流感季节,不少人会储备抗病毒药物。但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它们,并且在没有服药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药物,反而可能增加病毒的耐药性。专家提醒,是否需要用药、以及用药的剂量,都要咨询医生后规范使用,不要自作主张。 生命时报 |
关键词:流感,误区,避免,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