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后九夜茴以《曾少年》告别青春小说
-九夜茴 由张一白执导的青春贺岁片《匆匆那年》上映后,票房一路走高,14天破5亿。有观众说:《匆匆那年》引发了对青春的集体共鸣;也有网友称:电影对不起原著。 原著作者、电影编剧九夜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影的时长只有网剧的两集半,这样比是不公平的。 谈笔名:“九夜茴”是一朵魔花 从《花开半夏》一举成名,到《初恋爱》、《匆匆那年》畅销,九夜茴的每一部小说都深受年轻人喜爱,她的真名王晓迪却不为人知。记者在采访之前了解到,“九夜茴”原本是一种花,它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只是一个传说。 九夜茴说,她小时候便对“9”这个数字有莫名的好感,后来看到花儿的传说——每九夜绽放一次,如果背叛过别人,见到它就会受到惩戒;如果被别人背叛过,见到它就会得到抚慰。但大多数人都曾经背叛过别人,也被别人背叛过,所以这朵花儿虽然有着无限的魔力,但又特别无奈。 当时只有十七八岁的王晓迪被这个传说吸引了,开始用“九夜茴”做网名,后来创作的时候,便将它用于笔名。 谈小说:做故事背后的人,让作品在作者之前 《匆匆那年》的热映将九夜茴从幕后拉到了台前,身为原著作者兼电影编剧,无论是电影的首映礼,抑或是城市路演,都可以看到她匆匆的身影,不只是营销宣传,甚至从最初的策划,到角色的选择、造型的设计等,她全程都参与。九夜茴却表示:“我很想做一个单纯写故事的人,我想隐藏自己,但发现其实挺难的。我一直觉得作品要在作者之前。” 《匆匆那年》、《初恋爱》、《花开半夏》是九夜茴的“青春三部曲”,记者了解到,三部曲即将集结出版上市。九夜茴也证实这三部作品都与影视挂钩了,最先上市的可能是《初恋爱》。《初恋爱》被认为是九夜茴最温暖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温暖而又伤感的恋爱往事:女主人公温静在高中同学聚会上,得知前男友的初恋不是自己,更听到了一直暗恋闺蜜苏苏的孟帆因车祸去世。温静帮助苏苏收集孟帆曾发表过文章的杂志,在这个过程中,温静拾回了自己丢失的时光。 离别、错过似乎是九夜茴每部作品的主旋律,而她自己却是一个始终相信爱情的人,她认为其他所有的情感爆发出的力量都不如爱情的力量强大。爱情是上帝给人们的一个特别美好的礼物。她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我是一个每次恋爱都像在初恋的人。” 谈时代:80后是孤独的一代 九夜茴是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九夜茴的父亲是知青,她从小随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原先在北京念中学,后来投笔从戎,考上了黄埔军校,又念了陆军大学,后来做了国民党少将。爷爷有很多朋友,每周都会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下棋画画,九夜茴便是跟着这群有文化的老头渐渐长大,她之所以很喜欢中国古代文化,便是受爷爷辈的影响,会听到很多古代人物传奇,会有人给她讲《太平广记》之类的作品。 九夜茴透露,未来她会创作一部家族史,而对待这部作品会比以往的作品都谨慎、慎重,“因为这个故事一直在我心里,我不停地准备着。” 九夜茴被烙上了“80后”的印记,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作品围绕80后展开,对于这个年代,她有话要说:“我们80后是孤独的一代,是很奇特的一代,生活小康,感情狼狈。我们的情感无处释放,唯一的缺口是同学或是同伴。”这个时代,在十年十年地往前过,速度很快,我们的经历被洗刷被淘汰,很容易产生怀旧的情绪,所以很多人通过《匆匆那年》来缅怀青春。 根据数据分析,走进影院观看《匆匆那年》的观众、购买《匆匆那年》的读者均以90后居多,但小说是以80后为背景的,对于“80后故事,90后买单”这个现象,九夜茴解释道:“现在市场的消费群就是90后,我愿意写故事给他们看,就如当年,我们80后看70后的故事一样。” 谈未来:青春小说封笔之作《曾少年》将完稿 “青春是美好的,是上帝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不管美丑,贫穷富有,青春都会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但青春残酷的是,它终究会失去,即使那么美好。九夜茴数次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她是一个对青春有执念的人,这样一位迷恋青春,擅长写青春题材的作家却说:“我也在慢慢变老,慢慢走过了青春时代,我考虑的事情,观察的角度,自己的认知,都在不停改变,也不会再有那么细腻的文字了。我要用新作品《曾少年》跟青春说再见了。” 对于新作品《曾少年》,九夜茴说:“《曾少年》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字面上的,另一个是说我们都是曾少年,还不能完全和过去说再见,却也不能成熟勇敢地面对未来。这部作品包含了我身边所有人物的故事,人物很多,跨度很大。”《曾少年》将于明年1月上市。鞠文 |
关键词:九夜茴,青春,小说,初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