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石家庄频道欢迎您

寒风中的一个个文明镜头提升咱幸福之城的温度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作者: 李青 李兵 2014-12-26 08:55:3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志愿者帮忙推车。

  -城管队员搀老人进站。

  -自觉排队乘车。

  -带盲人过马路。

  -环卫工人辛苦除冰。

  全国文明城市,是每一个石家庄人矢志追求的“幸福梦想”,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提升过程。记者从省会文明办了解到,截至目前,石市共有47万名志愿者,22406支各类志愿服务队,2496个志愿服务基地……活跃在城乡的志愿者用行动推动了城市文明的进程,也成为石市城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昨日,记者走上街头,用镜头记录下了一幕幕平凡而又美丽的风景。

  □文/本报记者李兵图/本报首席记者李青

  记者直击

  【镜头一】

  十字路口的青年志愿者

  昨日14时30分许,槐安路与体育大街交叉口,来自石家庄学院大二的刘同学举着小旗子,站在路口人行横道一侧维持非机动车通行秩序。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刘同学已经在这个路口值守了好几个小时,“天气确实挺冷的,但能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出一份力,我很开心。”

  就在这时,开车经过的李先生走下了小轿车。原来,油箱没油了。得知小轿车停在路口无法移动,志愿者小常赶忙招呼过来一名同学,与李先生合力将车推到了附近的安全地点。李先生非常感动,“真是太感谢这些年轻人了。”

  【镜头二】

  火车站广场的城管队员

  昨日15时许,记者来到石家庄火车站西广场。此时,站前综合管理办公室第四中队的李宁,正和同事们在广场上巡逻。当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大爷费劲儿地踩着楼梯准备到二楼候车大厅时,李宁一个箭步就冲了过去,与这位97岁老大爷的亲人一同将老人扶了上去。看到热心的城管队员帮自己,老大爷连声道谢。

  【镜头三】

  公交站台候车的人们

  昨日15时30分许,在火车站南侧的公交枢纽92路站台前,志愿者小张正引导着等车的市民排成一列有序上车,市民非常自觉地排起了队伍。第一次到石家庄出差的张亮看到眼前的景象后,立刻伸出了大拇指,“石家庄人的素质真的很高,这样有序的乘车,让大家的心情都非常舒畅!”

  【镜头四】

  给盲人引路的女老板

  昨日16时许,忙碌了一天的盲人小伙儿张永波拿起盲杖走出盲人按摩店,准备到附近办点事。得知张永波要外出,按摩店老板王女士立刻起身,“小张,我陪你出去!”

  从按摩店到张永波要去的地方,不过三四百米的距离。但这中间张永波需要穿过翟营大街与槐中路交叉口。有了王女士的陪伴,张永波走得很顺利。记者了解到,平常只要店里的盲人技师要出门,王女士都会亲自陪同,以免发生意外。“盲人朋友走路不方便,能多帮一把就帮一把!”王女士笑着说。

  【镜头五】

  清扫垃圾的环卫工人

  无论在城市主干道,还是在小街巷,记者随处都能见到正在低头默默清扫地面垃圾的环卫工人。他们勤劳的手,布满了褶皱,他们的嘴唇,也因寒风而干裂。即便如此,这些辛劳的环卫工人,依然在刺骨的寒风中,努力维护着城市各个角落的干净整洁。

  “给每一位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给每一位身边的人一声亲切的问候,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已成为石家庄人的“文明之约”,传递着这座城市对待他人的友善态度。

  路遇难事,有爱心救援车队帮忙;防范窃贼,有治安巡逻志愿队伍守护……活跃在城乡的志愿者服务队,俨然成了石家庄市文明创建的一道风景线,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犹如一场“幸福风暴”,将文明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行动,从而构筑起一座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

  相关新闻

  众多热心人

  为山村募集棉被棉衣

  物资够了就差“爱心车”

  如果您有大巴车或私家车,可联系“石家庄爱心公社”

  □本报记者张宁宁

  近日,本报“‘爱心手拉手’河北民间公益联盟”成员“石家庄爱心公社”的几名志愿者,走访了百余公里外的行唐县北河乡水泉村。该村有60户村民,其中,3户五保户,7户低保户,该村没有小学,仅有的20个孩子,被分散在附近三个村子读小学。为此,“石家庄爱心公社”定于2015年1月11日(周日),组织爱心人士前往该村奉献爱心,为他们带去棉衣、棉被、学习文具等爱心物资。如果您愿意奉献一份爱心,可加入“石家庄爱心公社”QQ群,群号:284541193,联系人姚效琴:13931863950。

  物资够了还差“爱心车”

  “买棉被和学习文具的爱心款已经够了,都是公社成员和群里的网友们捐的……”据“爱心公社”组织者之一姚效琴说,他们计划给水泉村所有村民筹集冬季棉衣、毛衣,给3户五保户和7户低保户每户买1床棉被,给20个孩子买些学习文具。活动还没开始时,很多人就纷纷伸出援手。现在,已经筹集到百余件棉衣、毛衣等冬衣,买棉被和学习文具的爱心款也够了。

  “就担心到时候去的人多,车辆不够。”姚效琴说,群里有好多爱心人士报名要去。“如果人太多,再加上这么多的物资,我们打算找大巴车去,如果实在不好找,我们打算跟以往一样多找几辆私家车,欢迎有大巴车的单位,或者私家车参与。”

  工薪阶层的挚朴爱心

  据姚效琴介绍,10月29日、11月25日《燕赵晚报》“天天帮办”报道“石家庄爱心公社”的爱心行动后,许多市民纷纷加入“爱心公社”QQ群,群内人数骤增到百余人,还有很多不会上网的老年人也在线下报名。

  “石家庄爱心公社”成员王宋堂说,报纸刊登消息后,还引起很多外地人的关注,在省会打工的四川人陈林说:“爱心公社”群里都是工薪阶层,他也要成为一份子,随即便拿出了600元钱;秦皇岛的20岁女大学生用快递寄来三大包衣服,想奉献一点爱心;家住上庄的一位60多岁的女士在见报的第一天,换乘两次公交车,送来一大包衣服,第二天她又带着女儿打车送来三大包衣服,她委托爱心人士把这些衣服送到贫困山区,还要发动邻居,继续献爱心。

  新闻

  链接

  “石家庄爱心公社”:

  退休老人成立的大病救助公益组织

  爱心公社成员是石家庄热心市民自发组成的爱心组织,都是工薪阶层。爱心重点是:救助大病患者和农村的贫困户和学校学生等。

  “我们公社的成立与晚报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晚报就是我们的红娘……”爱心公社的组织者张智、王宋堂、姚效琴说,他们三位离、退休老人相识在8年前,那是2006年11月26日《燕赵晚报》组织去赞皇农村“献爱心送温暖”的大巴车上。车队迎着雪花,爱心暖流涌向赞皇山村。

  从此,三人相约每次都积极参与《燕赵晚报》的公益活动,并于2012年6月2日成立了“石家庄爱心公社”。会员自愿交纳会费,每人每年至少交200元会费,多者不限,会费专款专用,主要救助大病患者。、该社成员从最初的30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以离退休的老年人为主,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20岁。爱心公社成立后,14次为大病患者捐款,共计捐款23200元。

关键词:文明,爱心,幸福

责任编辑:郭晶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