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着手 让“闻食色变”靠边站
长城网1月8日讯(记者 陈美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从“红心鸭蛋”到“瘦肉精”中毒再到“染色馒头”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最大不安。 那么,如何从源头着手,治标治本,切实保障和维系人民的饮食安全,保证“吃”的安全呢?正在召开的2015年河北“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王黔平就提出,改变小农经济模式,从源头上解决食品污染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素质;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让老百姓不再为“嘴”发愁。 王黔平建议,开展对一线生产者的教育和引导,改变一家一户较难管理的小农经济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在参与产业化活动中接触并接受了食品安全的观念,提高了食品安全知识和能力水平,自觉抵制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和行业,就会使食品安全从源头上进入有序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针对提高群众食品安全素质,王黔平认为,可以利用标语、短信、网站、报纸媒体等及时发布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监管动态,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并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相结合,普及全社会食品安全知识水平,提高消费者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全省聘任热爱食品安全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有较高的政治文化素质、熟悉一定的法律和业务知识、办事公道、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士担任食品安全消费监督维权员,将监管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村一级,基本上建立起覆盖全市每一个角落的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络。”王黔平提议。 |
关键词:食品安全,保障,源头 |
责任编辑:郭晶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