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80后女作家首拍微电影就获奖
■左小词导演的微电影《会飞的父亲》获奖。 不想当导演的诗人不是个好时装设计师!现在的青年人不单有想法,更有将想法付诸实践的果敢与自信,今天晚报为您介绍其中的一位——邯郸80后姑娘左小词。她现为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邯郸市作协副主席,前不久她的导演处女作、微电影《会飞的父亲》获得第四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优秀奖。接受采访时人家说了,文学和电影都是心头好,今后还要尝试一把时装设计师的感觉。 拍电影也是在表达自我 左小词学美术出身,后进修中文,文学之路称得上顺风顺水,第一部长篇小说《下一个天亮》写完后贴到网上,就有出版社找到她联系出版事宜。迄今她已出版长篇小说《下一个天亮》、《我的名字叫蓝》,创作长篇小说《慢城》以及诗集《没有伞的人,你要努力奔跑》等。其中《下一个天亮》曾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自称“小说是我对抗疲惫生活的出口,诗歌是我的暗夜舞蹈”的左小词去拍电影,对她来说不过是又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每次讲述事件时,我脑海里就会同时浮现出影像,就想着能不能把它呈现出来,可以尝试拍电影。”左小词认为文学和电影间有个隐秘的通道,而且能相辅相成,“在从事文学的基础上去拍影视剧,会带给影视作品更深入的思考。” 2013年冬起左小词开始筹备个人首部微电影,自己当导演自己写剧本,拍片资金她先拿出个人积蓄:“还有朋友的支持,后来被河北某文化公司看中而得到投资。”2014年春天左小词带着剧组赶赴邯郸武安英脑村,近半个月后由她执导并编剧的30分钟微电影《会飞的父亲》杀青,2015年初该片参赛第四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并获优秀奖。 为自己的勇气和自信打高分 北京国际微电影节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第四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组委会收到全国参赛作品1200多部,不仅有任达华、孙红雷、廖凡等明星的作品,还有来自著名企业的品牌微电影。最终100余部作品入围终审,左小词的《会飞的父亲》能获优秀奖也足见其水准,对此她半开玩笑地说:“我的作品不那么循规蹈矩,但是只要对文学艺术有独特见解的人肯定会喜欢它。” 《会飞的父亲》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北方小山村,七岁男孩核桃的父亲突然失踪,但他却说父亲变成了能飞翔的大鸟。此时一个叫官翎的年轻女人来到山村,整日在屋顶奔跑和跳舞,她被村里人称为疯子。但官翎相信核桃的话,他们成了朋友。后来官翎用自己的方式坚定核桃相信父亲会飞的信念……该片近日在网上现身后,多数网友对该片极富诗意的镜头和独特的构思点赞,但也有人觉得情节有些晦涩,特别是官翎的结局并没交代清楚。对此左小词说每次听到别人问她官翎最后的命运她都很高兴,“影片意在探索人生的不确定走向和生活的多种可能性,以及现实社会中人的存在的危机感。我们只是制造一种事件的多种可能性空间,给观影者一个观看后的思维空间,你可以认为A种结局,也可以想象B种结局。也就是带观众进入影片,参与剧情。” 作家、河北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李建周说:“虽然短短的三十分钟无法施展自己过多的思考与体味,但是影片呈现出的颇具先锋意识的探索锋芒,着实令人击赏。”左小词自己对于导演处女作的评价是:“为我的勇气和信心打个高分,为作品的表达打个高分。但它的确有局限性,也不完美。” 不管做什么都不违背内心 生活中的左小词爱看书爱看电影,她喜欢的作家有博尔赫斯、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格拉斯、佩索阿等,喜欢的电影有金基德、黑泽明、锡兰、托纳多雷、小津安二郎的作品,还有艾伦·帕克的《鸟人》、拉莫里斯的《红气球》等。她说今后将文学和电影并重,目前正在筹划一部大电影,“肯定不会脱离文艺气质,但也会有些调整,能走进影院公映。” 采访中左小词透露她也许还会尝试服装设计,很爱美的她喜欢传统服饰的古典温婉,也欣赏欧美时装的大气简洁,但目前国内的时装品牌能将两者完美结合的还没有,她很愿意尝试一下。 记者想说的是,这位80后姑娘可贵的绝不仅仅是小说和电影的获奖,正如作家李浩所说,“我们畏惧她所制造的惊讶感,畏惧她不断自我激发的艺术才能,畏惧她骨子里的冒险精神。正是这份畏惧让年轻的她获得了我的尊重”。(记者 黄蓥) |
关键词:微电影,获奖,女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