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带出致富路
田野里,成方连片的果园陆续挂果,给人带来绿色的希望;山洼里,现代化的养鸡场效益更是喜人。近日,记者走进灵寿县马家庄村、苏家庄村,看到实施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政府从“有啥扶啥”到因地制宜帮扶村子发展起自己的产业,准确的着力点让众多村民的腰包变鼓,干劲十足地奔向脱贫致富路。 分户施策贫困户栽上“摇钱树” “天气热,快去我的酒窖凉快凉快去,顺便尝尝我自己酿的葡萄酒。”6月2日上午,记者一到灵寿县南寨乡马家庄村的民利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夏云江就迎了出来。 马家庄村是灵寿县最大的贫困村,全村350户家庭中有295户是贫困户。夏云江家就是其中之一。未下酒窖,记者先看到了外面成片的果园:一排排的葡萄架上,葡萄已有豆粒大小,一串一串的;一行行桃树挂满了青绿的桃子,大都已经套了袋。 “这可是俺们的‘摇钱树’。”手指着这些果树,夏云江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20亩中华寿桃、世纪无核梨种了四五年,今年眼看就有了效益。去年新种的10亩葡萄更是喜人,当年亩收入就有2000元,今年一亩少说能挣七八千块,明年就能达到上万元。” 听夏云江算着收入账,记者不禁为之一振,有了这些果树,夏云江家脱贫致富肯定没问题了。这个村脱贫都是走的这条路吗? “也不全是,户和户情况不一样,俺们在帮扶时也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县扶贫办副主任白晨虎告诉记者,果树种植特别是葡葡种植,是这两年结合群众意见和外地学习考察,马家庄村定的扶贫产业。在种植过程中,也是充分考虑农户意愿,想种的,乡村帮着协调流转土地,重点扶持大户规模种植。“扶持大户易管理,容易产生规模效益,不种的户把土地流转给大户,土地收益也比自己种粮高,还能腾出时间出去打工,一样能脱贫。” “可不是,俺们一户种果,能带好几户致富。”夏云江说,按双700斤(指玉米、小麦)折合市价,今年一亩地就要给流转户1600多块钱。地里雇人疏花、疏果、锄草、套袋,一天一人50元,去年光用工他就花了三四万元,今年还得多,用的都是本村的闲散劳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村里280个农户的耕地已经流转到大户手里,加入合作社的30个农户已种下500亩葡萄。仅30多个种葡萄的大户,就带动了90%以上的贫困户增收。这种按需服务的精准扶贫让大家尝到了甜头。 “这块地,还有那块地以后都要种上葡萄。”指着远处的空地,夏云江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接下来村里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把现在的500亩发展到1000亩。 扶贫款入股全村合力养“金鸡” “自打村里建了这现代化养鸡场,俺就好比算是抱上了‘金鸡’,一次投入长期受益。”指着村东南山洼里的现代化养鸡场,灵寿县寨头乡苏家庄村贫困户左桂枝兴冲冲地介绍说。这是咋回事? “俺村这鸡场有点特殊,采取的是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银行+政府‘五位一体’经营模式。”村支书崔拴才告诉记者,苏家庄村地处深山,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294户中贫困户有186户,耕地480亩,人均只有半亩地,2012年底时人均纯收入仅1860元。为了帮村里脱贫,县乡帮着考察分析,说不如把扶贫款集中起来上个项目。于是村民成立了养殖合作社,让所有贫困户全部入社,村集体提供土地,合作社经营,农户入股参与。 “上边给的扶贫资金平均分到贫困人口头上,每人只有200多元,起不了多大作用。现在捆成一块儿,就办成了大事。而且把贫困户组织起来,利用小额担保贷款,还解决了前期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崔拴才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笔账,建养鸡场先后投入了165万元,其中农户自发入股75万元,扶贫资金投入90万元。可扶贫资金是分三批拨的,根本赶不上鸡场建设进度。而这个问题,他们是采取社员相互担保从银行贷款62万元来解决的。“现在养鸡场完全是股份制,村里算是土地入股,出资户有资金股,扶贫款则平均到每个贫困人口头上,算是他们的资金股。” “去年底,第一批蛋鸡养殖总结,俺们实现了纯利润92万元,给贫困户分利38万元,剩下的留在合作社继续扩大生产。”说起养鸡场的效益,崔拴才很是自豪。“俺家入了2万元的股,今年就回了本,还有2万元的分红!”村民左贵枝一样喜笑颜开。 再过几天,他们预定的3万只青年鸡又要进场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梦想也更近了。(记者 潘双清 张缘见 习记者 刘立芳) 记者手记 在扶贫工作中,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如何为贫困村扶起一个致富产业,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难题。在灵寿县,无论是马家庄村因户施策,鼓励大户发展果树规模种植带动其他户脱贫,还是苏家庄村以扶贫资金入股,集全村之力上项目,都可说是一条成功的路径。他们将中央、省、市精准扶贫思想运用到了具体工作实践中,不仅做到了因村制宜、因户制宜,而且灵活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一户带多户,一业带全村破解了众多发展难题。 |
关键词:帮扶,致富,养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