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则让你健康不生病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随着气温节节攀升,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来。中医认为:夏季属火,火气通于心,天气炎热,容易心火旺盛,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受情绪起伏及气候外感因素等影响,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三伏天养生非常重要。如何能够健康、安全地度过三伏天?专家建议,养生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罗亚萍 耿立梅(河北省中医院) 中午尽可能午睡 夏季则宜晚睡早起,每天需睡5—7小时。最佳入睡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中午尽可能午睡,最佳的休息时间为半小时左右。 不宜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容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睡觉时尤其避免将风扇对着头部,身体出汗较多时,不宜马上直接对着风扇吹。睡觉时,风扇的风速最好调到低档。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摄氏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吹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5℃,不宜长期呆在空调房内,从空调环境进入高温环境时,不能骤冷骤热。 防病仍是重头戏 中暑。是三伏天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原因: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身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 应对:轻度中暑,多喝含盐的清凉饮料,若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气水,重症中暑患者,应抬到阴凉处就地抢救,并立即送往医院。 预防:做好防晒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洗温水澡帮助体温散发,多吃蔬菜瓜果,适量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 肠道传染病。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腐烂变质,而且各种蚊虫的繁殖也快,成为传播疾病的渠道。易发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痢疾、甲肝、食物中毒、水中毒等。 应对:藿香正气水、黄连素或庆大霉素口服。 预防:少吃隔夜隔餐的饭菜;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买来的海鲜等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 热中风。由于室内与室外气温相差太大,若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易发生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身上。 应对:口服藿香正气水,注意休息。 预防:适当调整空调的温度,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摄氏度;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可以有效预防热中风的发生。 盛夏别忘养阳气 中医有一句话叫“阳逢阳旺,阴逢阴盛”,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火上浇油”吗? 事实上,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能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叫汗。所以,如果汗出的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此外,天热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但如果降温过了头也会伤阳。比如,吃的或喝的太凉,喝冰镇啤酒不过瘾,还要再加冰块,也会伤到阳气。 《黄帝内经》中很多观点乍一看有点自相矛盾,但它实际上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养阳”就是一个辨证的概念。比如有的人说,开春后就不能吃羊肉了,因为它太热,但这和“春夏养阳”的概念并不矛盾。假如你阳气从来不虚,也没有受寒的机会,就不存在补阳的问题,但一些长年怕冷的人,到了夏天就该重视养阳了。 出点“养生汗” 夏天出汗也有学问。适度微汗,汗出而不淋漓,才是最有利的健康“养生汗”。 那怎样出汗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呢? 选对最佳时间。对于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工作生活的人,以下两个时间是出汗排毒的最佳时间: 一是清晨。清晨的户外温度一般不会太高。在户外空气清新处快走或慢跑五六分钟,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可驱散前一晚因在空调环境里入眠所产生的寒气;二是晚上。晚饭后外出散步二十分钟,至通体微微汗出,可消除白天空调所致之风寒。 找到简易方法。大量运动虽然能排汗排毒,但出汗太猛也会让人体虚。对于那些不喜欢运动的人来说,在家里洗个热水澡,是既简便又舒适的养生法。老年人则可用热水浸足二十分钟,然后搓热双手,摩擦脚底的涌泉穴,双脚各二百下。 学点推拿要诀。若要使发汗效果更理想,可在一天中阳气最旺盛的上午9时、10时,用揉按的手法按摩大椎、风池、曲池、合谷、太冲等穴位,这些穴位有助于人体达到气血平衡。请家人用中医推拿手法之一的“捏脊法”,疏通与汗液有关的经络,则能够更有效地振奋阳气,驱散体内的寒气。 三伏贴敷治疗分为四个阶段。夏至、初伏、中伏、末伏。一般每伏贴敷一次,每次贴6-8个穴位不等,贴敷时间长短可根据个人耐受程度不同调整,第一次贴敷者时间要短,根据药物作用,一般儿童每次贴2-3小时,成人每次贴1-2小时,连续3-5年。 伏天的起止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即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总称为三伏。亦有炎炎夏日不能耐受其热者,可稍提前时日贴敷。 冬病夏治三伏贴适应症。哮喘、慢性咳喘、在冬天易反复感冒、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老寒腿、虚寒型胃痛、冻疮等。 贴敷治疗禁忌症。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或皮肤有破损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咽痛、咳血等)的患者,孕妇等应禁用或慎用冬病夏治疗法。 贴敷期间注意事项。贴敷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起泡为正常现象,若疼痛难忍,皮肤有水泡,外用烫伤膏或紫药水或到医院进行处理;若水泡超过0.5 cm,应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出液,局部保持清洁、干燥,做无菌包扎。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适当使用电扇和空调;1个月内忌烟、酒、生冷腥味及辛辣之品。 饮食禁忌。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少吃冷饮,冷饮不但伤脾胃,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禁食海鲜、虾等发物,以免影响治疗的效果。 |
关键词:健康,生病,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