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作36米长卷 讲老石家庄故事
-司双印展示长卷。南开宇 摄 2015年底,司双印用毛笔写就了一幅长达36米的长卷。文中以一位老石家庄人的视角,用六千余字,讲述了上世纪石家庄的老故事以及本地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通过这幅长卷,老人希望展现省会风采,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了解石家庄的过往。 36米长卷讲述老石家庄故事 司双印是一名退休建筑工人,同时既是书法爱好者也是民间艺人,78岁的他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石家庄人。聪明好学的他自学了十余种乐器,创作歌曲无数。昨日,在老人家中,记者看到了这幅长卷,它长36米,宽1米,重达10余斤,里面主要记载了石家庄本地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长卷有个诗意的名字——《念故乡》,长卷分为四部,分别是“北栗村”、“石家庄”、“西花园”和“过大年”。 说起当初创作长卷的动机,老人说:“我是一个老石家庄人,见证了石家庄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就是想通过这个长卷让更多的人了解石家庄。”老人说,石家庄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过去的故事很多很好,他想讲给更多人。 从36米长卷中,可以看到不少石家庄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典型人物。姚栗村的姚洛梅供应抗日军饷的故事和司双印的爷爷放映电影的故事都收录其中。“我想让人们看看过去是怎么生活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司双印说,他热爱石家庄,也希望更多的人爱上石家庄,共同将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丽。 创作历时7年共六千余字 说起创作《念故乡》的经历,司双印老人说,为了掌握更多、更真实的资料,他从2008年就开始准备。“许多老石家庄人都过世了,我就找到他们的后代,亲自上门调查,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司双印说,有些故事支离破碎,不成系统,他就扩大调查范围,把零碎的故事情节拼接起来。“西花园是石家庄市文化艺术表演集中的地方,可以说是石家庄的一张名片。为了更好地了解西花园,我没少吃苦头。”司双印说。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走访,再加上几十次的修改,初稿于2014年年底问世,字数有六千多。接下来的一年时间,老人开始在长卷上誊抄。“年纪大了,一天也写不了多少字,但是我坚持写,最终用一年时间把长卷写完。”司双印表示,他还有出书的打算。“长卷是供展览用的,也方便保存,但是不能广泛传播,出成书就方便多了。” 民族文化能唤起家国意识 36米长卷创作完成后,司双印并没有停止脚步,他说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调查,查阅更多的书籍,给长卷添加更多的内容,让它更加丰富多彩、可读性更强。 爱好广泛的司双印还作为校外辅导员给不少学校的学生讲课。老人通过自身的经历教育孩子们要尊重和学习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和家乡,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很多人劝他,这么大年纪了在家颐养天年多好,但是老人还是想尽自己一份力,用作品唤起更多人的文化意识和爱家爱国观念。(记者 南开宇) |
关键词:长卷,创作,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