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不叫事儿 其实你很丢份儿
-除了饭店,其它公共场合吸烟的比较少见。郄磊 摄 公共场所,顾名思义,是指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活动场所,是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的窗口,影剧院、图书馆、商场、书店、公共交通工具等都属于公共场所。然而,经过记者调查发现,就是在这些公共场所,仍有部分市民高声说笑,或者大声叫喊他人,或者旁若无人地抽烟……这不仅影响了别人,更有损自身形象。社会学者认为,公共场所不吸烟、不大声喧哗,是不损害他人权益的基本要求,所有市民应祛小恶为无恶,积小善为大善,共同促进文明程度的提高。 记者调查1 公交车上、饭店里有人大声喧哗 “在公共场所不能喧哗”这是众所周知的基本礼仪,然而记者发现,在公交车、饭店等公共场所,时常有人大声喧哗。 7月28日19时30分许,45路公交车上的乘客并不多,可能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乘客都静静地坐在车上。忽然,凤凰传奇《自由飞翔》的歌声传来,一个男子拿出手机,很大声地说话。虽然部分乘客侧目而视,甚至有的皱起了眉头,但男子依然视而不见,我行我素。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赵女士说,有一次她坐4路车,看到一个50岁左右的女性上车后与同伴滔滔不绝地讲述家长里短。“当时是中午,车厢里人不是很多,所以她的声音显得格外大。”赵女士说,大概是察觉到了其他乘客异样的目光,那个人稍稍放低了声音,不过没几分钟,声音又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部分市民晚上会去吃烧烤,付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在外面吃大排档,旁边桌子坐着五个男的,他们边吃烧烤边喝啤酒,旁若无人地大声说笑,后来还划起了拳,特别吵得慌。” “我觉得,嗓门大一点不算什么坏事儿,有时可以表示我们石家庄人豪爽、直率、热情。”朱先生说,虽然如此,但也不能不分场合地大声说话,甚至口带脏字,“为了环境的和谐,也为了别人的感受,请大家在公共场所说话时小声点儿吧。” 温女士则认为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容易造成飞沫传播,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她希望每一位市民在公共场所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市民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才会提高。 电影院影厅和图书馆比较安静 7月28日19时55分,石家庄UME国际影城中国巨幕厅,《绝地逃亡》正在上演。影厅内除了影片的声音外,几乎没有杂音。不过,遇到搞笑情节时,观众会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但时间很短。 “每个影厅的观影秩序都不错。”该影城市场经理王凯介绍,除了影城倡议大家文明观影外,观众也很自觉,看电影的时候基本都会把手机调到静音或者振动状态,“如果有电话打进来,大部分观众都会到影厅外接。”王凯说,即使在影厅内接电话,他们的声音也非常小,几乎不会影响他人观影。 据记者了解,不仅UME国际影城,省会其他影城如万达影城等观影秩序也不错。 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影城外,人们无论是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在听讲座,都能保持安静,基本没有大声喧哗的现象。 “电影院、图书馆是公共场所,安静的环境需要每个人用心维护。”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在公共场所,一定要做到不打扰其他人,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人格修养,而不能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顾及他人感受。 市民李明博认为,在观演观剧观影时,“静”是首要的,不喧哗、不接打电话,现场的秩序就有了保证,就基本达标了。而“敬”则更上了一个层次,观众之间、观众和表演者之间,都应相互尊重。当越来越多的人做到“静”和“敬”时,文明观演观剧观影也就水到渠成。 饭店里吸烟的人还是比较多 2011年5月1日起,卫生部修订后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细则中新增了“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规定。《细则》已经实施5年多了,7月28日记者发现,仍有市民在公共场所吸烟。 当天12时许,记者在中山路、体育大街多家饭店内看到,虽然贴有禁烟标志,但许多客人围坐的桌子上放着烟,用餐期间不时有人抽烟。 郭女士家住高层,有时候进电梯后会有呛人的烟味扑鼻而来。“密闭的空间抽烟挺让人烦的,烟味呛得人嗓子特别不舒服。”郭女士说,有的人进电梯前会自觉地把烟灭了,但有的人直接吸着烟进电梯,还有的人进电梯前抓紧抽上一大口,再把烟扔掉。“电梯里‘禁止吸烟’的标志那么明显,为什么有的人不遵守呢?”郭女士说,吸烟不仅危害自己的健康,同时也影响他人健康和环境。 徐女士怀孕五个月了,办公室是开放型的,仍有个别同事抽烟,“劝一两次还行,不能总是说呀。”徐女士说,为了不吸二手烟,她只能在发现有人抽烟后去其他楼层。 “不是不想戒,实在是烟的诱惑太大,戒不了。”已经有20多年烟龄的张先生觉得,“烟”是谈生意时的中介,跟合作对象见面递上一支烟,仿佛是很自然的事情。 做文字工作的王先生坦称无法戒烟,“写东西的时候抽得更凶,不然没思路。” “只要下定决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刘先生成功戒掉了陪伴他近20年的香烟,“刚开始确实难受,但习惯了也就好了。”刘先生说,戒掉烟后,他的工作和生活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医院、商场和公交车上吸烟的很少 也许环境的原因,记者在公交车、医院、商场等地几乎没有看到抽烟者的身影。 7月28日下午,在1路、5路、116路、106路、1环2路公交车上,记者没有发现抽烟者。即使有乘客在等车时抽烟,看到车来就赶紧掐灭烟头排队上车。 随后,记者走访了几家医院,发现在每层楼的显著位置都有禁烟标志牌。而且,人们基本都能遵守规定,不在医院的病房、楼道里抽烟,但是卫生间会有抽完香烟后留下的味道,院子里偶尔会有人站在角落里抽烟。 一位医院保洁员说,除了保洁,她还负责控烟。如果发现有人抽烟,她会立即进行劝阻,“大家都比较配合”。 在中山路上四家大型商场里,记者没有发现抽烟者。“人们都很自觉,没有人在购物时吸烟。”一位售货员说。 “吸烟有害健康是社会共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胡先生是个细心人,他说,在公共汽车上、在动车高铁上,在不少人群集中、流动也很频繁的场合,很难看见烟民吞云吐雾的身影,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施女士认为,吸烟是个人的选择,在个人私密空间可以抽烟,但是在公共场所,尤其是无人监管或者监管困难的地方,“还请烟民考虑非烟民的感受。” 公共场所不吸烟不喧哗大家都应该做到 石家庄市社科院社会法律研究所副所长刘微鹏认为,文明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人人利人,同时也人人得利的社会,社会处于一种良性的反馈、互动和循环状态。不文明的社会结果则完全相反,人人自利,最终人人自损。 “如果说自利是一种本能需求;利人,则是一种更高的道德境界;那么不损人,则是介于自利、利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和法律约束了。”刘微鹏说,公共场所不吸烟、不大声喧哗等等,就是不损人的现实要求。 刘微鹏说,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者近百万,超过因艾滋病、肺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即便如此,烟民数量却没有下降,二手烟的受害者也大量增加。大声喧哗,同样也成为公共场所中常见的不文明现象,“这不仅仅造成对公共环境的危害,更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微鹏呼吁市民,公共场所不吸烟、不大声喧哗,“让我们祛小恶为无恶,积小善为大善,共同促进文明程度的提高。”(记者 崔虹)
|
关键词:公共场所,喧哗,吸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