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健康]夏季闷热潮湿 这几款美食祛湿又防病
导语: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中暑的症状。原因是盛夏之时,外界气候炎热,空气湿度大,体内暑湿集聚,阻遏人体气机运行,导致感觉不适。 那么怎么祛湿呢?小编向大家推荐几种食物,只要常吃便能起到不错的祛湿及防病的功效! 标准药膳品种——清爽茶 资料图。图片来源网络
清爽茶的配方:荷叶(干者3克,鲜者10克)、生山楂5克、普洱茶2克。荷叶性寒,味苦、涩,推荐产于湖南、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区的道地药材。中医认为,荷叶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主治暑热烦渴、暑湿泄泻、水气浮肿及多种属热的出血症等病证。现代药学研究认为,荷叶具有降压、扩血管、降血脂、消肿、减肥等作用。 生山楂其性微温,味酸、甘,功能为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主治饮食积滞(肉积)、痰饮、痞满、泻痢、疝气痛,以及产后腹痛、恶露不尽或痛经、小儿乳食停滞等证。 普洱茶推荐用云南普洱茶。其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均可。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制作方法:将荷叶洗净,切成细丝;生山楂洗净切丝备用。将荷叶丝、生山楂丝、普洱茶放入茶壶中,冲入少量沸水,摇晃数次,迅速倒掉沸水,以洗茶。将90℃~100℃沸水冲入壶中,盖上盖子,浸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待茶水将尽,再冲入沸水浸泡续饮。最好用紫砂带盖容器冲泡。此茶可服用1个月以上。如果有效,可持续服用2~3个月。 适用人群:超重或肥胖人群。表现为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证见肥胖、脘腹胀满、便秘、轻度水肿等脾虚痰湿者。无病者,不定时饮用,能健身益寿。禁忌人群:脾胃虚而无积滞者、便溏者或胃酸分泌过多者不宜饮用。 清热祛湿有一宝——南瓜花 资料图。图片来源网络
南瓜花味甘,性凉,具有清利湿热、消肿散瘀、防癌抗癌等多种功效,可治疗黄疸、痢疾、咳嗽、痈疽、结膜炎、乳腺炎等诸多病症。现代研究发现,南瓜花中含有芸香苷,有保护血管、强心、促进血凝、预防出血的作用。其所含的花粉能消除疲劳、提高智力、增强体质,还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失眠。 食用南瓜花可把南瓜花放入汤中,也可以凉拌食用。用苦瓜和南瓜花同拌食用,能化湿浊、解暑热、消肿毒。取苦瓜150克,南瓜花5朵。苦瓜去籽、洗净、切成片,拌上少量精盐;南瓜花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至断生,捞起用冷开水透凉,沥干水,与苦瓜混合,加入味精、葱花、香油拌均匀,入盘即可食用。 这几种食物能祛湿防病 1.山药 资料图。图片来源网络
从中医角度来看,山药性平、味甘,能入脾、肾经,具有极好的祛湿、补肾等养生作用,所以对于湿气重的人多吃点山药是极好的祛湿选择。 另外在山药中还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另外还含有大量的黏性蛋白。这些物质被人体摄取后能有效抑制脂肪进行堆积,从而对于维持血管的弹性是极好的,这也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有利保障。 2.红豆 红豆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养生滋补食材,同时对于祛湿来说也发挥重要的作用。红豆能入心、小肠经,具有极好的健脾祛湿、消除水肿的保健功效,所以在饮食中就可以适量多吃一些红豆,其中利用红豆煲粥喝便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食用红豆的时候最好用糖进行调料,而不要选择食盐,这样能更好地利于湿气的排出。 3.生姜 生姜中含有丰富的姜辣素,这种物质能对呼吸以及血管产生一定的兴奋作用,并能促进血液循环,起到不错的祛湿效果。另外,对于因为感染风寒而感冒的人也可通过吃生姜帮助自己驱寒发汗。 但是生姜属于一种温性的食物,在通过吃生姜来起到祛湿效果的时候,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体质,以免加重身体的内火,反而得不偿失。 小贴士 健脾祛湿分清寒热 长夏时节脾虚湿困,相应的对策就是健脾祛湿,把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或者减少体内水湿产生。 如果你的脾胃功能不好,湿气较重,那就需要对症下药。据洪天助介绍,湿邪有寒热之分,祛湿之前也应分清是寒湿还是湿热。 寒湿寒湿的人舌苔白、腻、厚,口淡,甚至感到甜,在同样的室温下,比别人易感到冷,喝热水感到更舒服。对于寒湿者,可以使用健脾益气、温阳利湿的方法,如参苓白术散、理中汤、苓桂术甘汤等都是临床常用中成药。可以常吃利水除湿或芳香化湿的食物或药物,如鲤鱼、茯苓、扁豆、薏米、白蔻、砂仁、橘皮等。吃少许辛辣、温热的食物也可以起到散寒祛湿的作用。 湿热湿久困于体内,就会郁久化热,变成了湿热。湿热者舌苔黄、厚、腻,口干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对于湿热者,治疗的重点则为清热利湿,如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等。苦瓜有消暑解毒的功效;西瓜可以消暑利湿;番茄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止渴的功能;黄瓜可以清热、利水、消暑;绿豆能够清热解毒;荷叶清暑利湿。 内湿外湿都要防治 中医认为,长夏季节防病主要是提防“湿邪”入侵,养生则要注重除湿健脾。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在中医里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等症状。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 在防治内湿上,饮食清淡适量,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湿气重的人不宜多吃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合理适当地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也能作为祛湿法宝。比如,热辣辣的姜汁,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 在防治外湿上,漫漫长夏里,针对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室内的通风,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应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据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综合) |
关键词:祛湿,防病,燥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