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石家庄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石家庄频道 >> 教育

关注教育:与教书育人渐行渐远的“家长贡献奖”

长城网 作者:王莹 2016-11-23 09:39:2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学校明明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可是却整天比家长作贡献,无论是家长帮助班级打扫卫生,还是给班级赞助文具,甚至就连响应老师的号召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留言,孩子都会得到老师颁发的奖状,感觉老师的心思跑偏了。”11月18日,身为小学生家长的沈阳网友“小燕子”向记者爆料了她遭遇的事情。

资料图。

  正方: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工作

  如今,家校融合越来越普遍,家长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校事务中。从女儿上幼儿园到现在读小学,热心肠的刘洋一直都是家长群里的活跃分子。

  “我们班的家长都非常乐意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都是自愿的,我觉得可以培育孩子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所在的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刘洋告诉记者,孩子的班主任会不定期通过微信群向家长们汇报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如有需要家长做的事情,家长们可自愿选择参与,这些事情都不是老师硬派的,而是家长自愿的。刘洋认为,能参与学校和班级的事务,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也是一种责任。而家长作贡献的目的是更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工作,更有利于学校整体向好。

  反方: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

  辽宁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杨子认为,老师一般都知道家长做什么工作,会有哪些便利条件。其实,这也是家校合作的需要。但是家长们往往会有不同的心理。有的家长非常主动去帮助学校、老师,一种心理是想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便利条件,也不排除有些家长觉得“为老师做点事情,老师就能对孩子好一点”。也有的家长出于一种无奈,“老师开口了,咱不做不太好吧”,或者是“别的家长都做,咱不做,孩子就会吃亏”。

  杨子表示,客观上来说,家长多参与学校的事情,对于教育孩子有一定好处。但也可能会多多少少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导致另一种形式的“拼爹”。

  此外,杨子提醒老师们,在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方面,老师一定要注意不能以家长是否为班级做了贡献为标准,对孩子有厚此薄彼的区分对待。

资料图。

  作贡献,学校家长都得有个度。

  家长能不能为学校作贡献?当然可以,但凡事要有个度。首先,对学校而言,学校能要家长什么贡献,不能要什么,应该有一个尺度,不能漫无边界。原则应该是少给家长添麻烦,并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其次,家长作贡献,老师可以表扬孩子及家长,但不能因此让孩子交换到他本不应得到的东西,要让做了贡献的家长和没作贡献的家长都心安理得地让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

  作为家长,对作贡献也要理性智慧一些。

  首先,对老师要尊敬、信任,要相信大多数老师会对学生一碗水端平,不会拿家长的贡献说事儿。其次,作贡献要有度。家长的热心参与精神可嘉,但也要适当,不能因为自身条件优越而无限拉高贡献标准,更不能把作贡献当成财富的炫耀。孩子的成长要经历“必要的疼痛”,如果只会走家长通过作贡献铺成的路,这样的孩子又能走多远呢?

  专家有话说:

  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都需要确保起码的公平和正义,金钱、权势、官级都应该被规避在外。教育,就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基本的职能。尤其是“传道”,也就是要让孩子们有正确的价值观。

  任何一项奖励,都会有明确的指向。学校里出现的这种“贡献奖”,会存在这样的误导——给班级作了贡献的家长,他的孩子就能得奖;而没有给班级作贡献,就只能是旁观者。自然,这会刺激更多的学生想通过家长的“努力”去拿奖。这种错误的引导,已经让教育的本质慢慢偏离了。更坏的影响在于,“贡献大者”与“贡献小者”,很可能会在老师那里被分成不同的类别。有的学生会遭受老师的歧视和白眼,有的学生则会因为家长贡献大而受到特殊的关照。

  学校也好,班级也罢,不是慈善机构,不是基金会,不需要接受家长赞助文具之类的东西。打扫卫生倒还无所谓,但是接受家长赞助文具以及其他物品,就可能有索贿之嫌。当越来越多的家长以“赞助”的形式为班级做出贡献,并且彼此之间还存在“你追我赶”的态势,班主任颁发“贡献奖”之举就必然会加剧这一风气。

  班级奖项的设立,还是要在传统评价框架内也就是德、智、体三个方面进行评判,要以评价学生为中心,而不是评价家长,更不应该牵扯经济方面的利益。因此,还是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及相关学校及早查处并制止这样的行为,让校园环境更加的单纯。

(据燕赵都市报、沈阳晚报、中国网整理)

来源: 长城网综合

关键词:教书育人,家长,学生

责任编辑:郭晶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