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我要发帖 | 我要投稿 | 邮箱登录    投稿邮箱:sjzjzz2014@163.com

新闻热线:0311-67561214 13933884099

城市导航: 石家庄 保定 唐山 承德 秦皇岛 邯郸 邢台 衡水 廊坊 沧州 张家口 辛集 定州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石家庄频道>>观察员

“撞人不跑”,该不该被嘉奖?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04 11:1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月13日,广西上林县18岁打工女孩石芳丽,在燕郊撞倒韩大爷后立即将其送至医院,并辞去工作,打算陪护老人。受感动的老人及家属放弃了索赔,并帮女孩找到了新工作。2月28日中午,上林县县长蓝宗耿带队一行四人从广西来到燕郊镇冯家府村,看望了石芳丽,代表政府向石家发放了5000元慰问金,并承诺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石芳丽给予4万元左右的建房补助金。蓝宗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就石芳丽的精神在全县进行三个层面的宣传:“一个是干部要学习;另一个是学生要学习,在学校范围内宣传;再一个就是在社会上发起对这种精神的学习。”同时,南宁市委宣传部拟把石芳丽列为2014年度南宁市道德模范典型,强力推出。

  县长“飞奔”千里亲自奖励“撞人不跑”的“诚信女孩”,并号召全县学习。对于这样的举措,有人“点赞”,有人“拍砖”。

  反方:底线不该成“标杆”

  “善行应该肯定、鼓励,但上林县的做法有些夸张啊!”——新浪网友“翼在天”的感叹,道出了许多网友的心声。

  红网网友乔志峰认为,如果“撞人后不跑”也成了政府大力宣传和弘扬的正能量,那么“正能量”的标准似乎也太低了点。同时,这是不是也等于在暗示:当今社会,“撞人不跑”很稀缺,“撞人逃逸”很常见。显然,社会现实并非如此。虽然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让人们对社会道德状况产生了一些担忧,但毋庸置疑的是,好人好事依然是大多数。非要对平常行为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于情于理不合。

  对这样的观点,红网网友“猫之鱼”表示赞同。他发帖称,“撞人不跑”是起码的道德底线与法制要求。“撞人”与“不跑”是正常的因果关系,既然撞了人,就应该承担送伤者去医院救治并进行赔偿的责任。这就好比商贩不能缺斤短两、法官不能徇私舞弊一样。把“撞人不跑”当做担当精神、英雄事迹,号召全县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有夸张之嫌。

  在长江网网友徐大发看来,人为地把“撞人不跑”的底线提升为“标杆”,只会偏离公众的感受,引起大家的反感。交通事故肇事者担责本是应该的,受害者有感于肇事者的表现给予谅解与包容,也是正常的人情。对他们的道德精神不必缩小也不必拔高,政府的表彰也应适可而止,不能附加太多的光环,更不应试图借此光环照亮自己。

  正方:奖励善行应“点赞”

  “县长慰问、奖励好人,怎么就不可以?”“‘撞人不跑’怎么就不能成为典型?”——支持上林县做法的声音,同样铿锵有力。

  长江网网友郭双年认为,在这件事情上,公众更多的是考虑县长带队千里慰问有没有作秀的嫌疑。其实事情也许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大家还是应该以平常之心观之。县长作为一地的行政长官,不但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负有直接责任,而且对社会道德建设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本县出现的重大好人好事给予关注,既是其职责所系,也是积极推动社会风气好转的具体行动。县长千里慰问“撞人不跑”的“诚信女孩”,更多的是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提倡诚实守信和勇于担当的公民精神。对此,我们应该“点赞”。

  在人民网网友“悠哉”看来,奖励“撞人不跑”实际上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下,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讹人、肇事逃逸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造成了许多人的心理恐慌。奖励“撞人不跑”无疑是在告诉大家,善行善举终会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好人永远不会“吃亏”。

  “奖励石芳丽不单纯是‘撞人不跑’的问题,而是要大家学习她这种勇于担当、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不单单广西上林县需要、南宁需要,而且全国各地都需要。”长江网网友毛承之表示,“与其批评人家‘小题大做’,还不如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自觉播撒爱与善,让向上向善向美更多涌现。”

  深思:正能量怎样传播才更“给力”

  石芳丽的所作所为,当然是善行善举;上林县慰问奖励、号召学习,出发点也无疑是好的。为何网友们对此有不同看法,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网友乔志峰所言,把先进人物树为榜样、号召其他人学习,并不为错,因为“见贤思齐”正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动力。然而,如果榜样过多过滥,则不但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反倒可能产生反作用。榜样的力量,既贵在其确是“榜样”,也贵在真实自然;传播善行,不需要轰轰烈烈地作秀。

  总而言之,树典型不是造典型,并不一定非要把当事人宣传成英雄、明星,否则,当事人可能会感到不自在,公众看到了也不信服。各种各样的正能量,需要传播“给力”,但这个“力”不是蛮力,而应是不着痕迹、润物无声的巧力。编辑/整理张博

关键词:撞人,嘉奖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冯素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