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社区公益性“四点半课堂”遇阻
“春节以后,我们的‘四点半课堂’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了。”5月5日,石家庄市桥东区元村社区居委会李伟静向记者抱怨:他们居委会有一个能容纳20多人的教室,而且离雷锋小学只有100米左右,孩子们放学自己就可以过来,但由于没有固定的老师,使得“四点半课堂”无法正常运行。 去年10月,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双职工家庭子女下午放学后无人看管问题,元村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免费的“四点半课堂”。“一开始老师由一个退休的老人和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可春节后老人身体出现不适,而志愿者又是大四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问题。”教育“真空时段”问题如何解,李伟静希望记者能帮她介绍合适的志愿者。 据了解,为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我省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上课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因此,小学放学时间一般在下午3点半到4点半之间,而在单位上班的家长,要到下午5点半后才能下班,从孩子放学到家长下班这段“真空时段”,孩子怎么办?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家中有老人可以按时接孩子外,其他孩子放学后主要有两个流向:一个流向是课后托管班,这些都是个人开办的,没有任何资质,有时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要挤10多个人,学生健康和安全很难保证。另一个流向是课后辅导班,现在的课后辅导班和上学没有区别,这样就背离了早放学给学生减负的原则。 与此不同,在“四点半课堂”,志愿者可以辅导学生作业,也可以陪他们一起做游戏。事实上,石家庄裕华区、新华区和我省多市社区,都开设过类似的“四点半课堂”,也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欢迎。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普遍难以坚持下去。 石家庄市新华区革新街道办事处2011年10月份开办了省会首家“四点半课堂”,但现在也停止了。“除了师资问题,安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位负责人这样说。 “教师、资金、安全、场地,都是制约‘四点半课堂’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省教科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目前,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还是上课,课上完了,孩子就没事了。但对小学生来讲,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小学可以根据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整合课程时间。比如,可以在上午完成基础性的国家课程,下午则可以开展拓展性、选择性的学习,这些学习多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这样既减少了上课时间,又真正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 今年1月,北京市出台相关计划,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从9月份起,北京中小学生每星期一至星期五15:30至17:00,可享受免费科技、体育、艺术类的“课外活动”,政府将出资承担相应费用。 “这些经验都可以借鉴。”这位专家表示,只有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学校、社区和社会各种资源,才能真正解决下午放学后的“真空时段”难题。(记者王敬照) |
关键词:四点半、课堂、遇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