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太行,探寻抗战遗迹
太行山是一座英雄的山,是一座光荣的山。抗日战争期间,在这太行山上,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英勇不屈,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时逢盛世,值此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沿着307国道穿越太行山,置身曾经硝烟滚滚的战场,寻觅抗战踪迹,缅怀英烈丰功伟绩,依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乏驴岭上 英雄血洒太行山 我们沿307国道一路西行到天长古镇,再沿着绵河行7公里就可看到一座锈迹斑斑的大铁桥横卧在绵河之上,路边一个路标告诉游客,乏驴岭村到了。据民间传说,张果老和柴荣驴驮日月、车载名山,前往忻州,途经此岭,驴困车覆,因此有了乏驴岭这个村名。 山村虽小,铁桥却是非常有名。铁桥顶部的铭牌清楚地告诉来者,它采用的是19世纪流行的锻铁(puddle iron)技术,由法国巴黎DAYDE&PILLE公司承建,和越南的“龙遍”铁桥、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师出同门”。铁桥的构建没有一处焊接,全部由铆钉固定。穿过铁桥便可进入乏驴岭村。 乏驴岭扼守冀晋险要,是娘子关下第一门户,故云“欲夺娘子关,必占乏驴岭”。沿着山间崎岖的小路登上鸡架山,脚下绵河峡谷尽收眼底。鸡架山如一支楔子牢牢插在绵河峡谷之中,将绵河挤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山上断断续续坍塌填埋的战壕和弹坑,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那段惨烈的战斗故事。1937年10月,日军发动了娘子关战役,企图占领山西。10月8日国民革命军17师师长赵寿山率一万三千多名将士担任防守旧关、娘子关正面的任务,主阵地就设在乏驴岭南的鸡架山上。白天,整个战场上空硝烟弥漫,爆炸声震耳欲聋;夜间,鸡架山阵地火光冲天,映红了绵河峪谷。由于敌强我弱,在日寇的强大攻势下,17师将士被迫撤离。面对日寇精锐部队,17师在乏驴岭浴血奋战了九昼夜,为保卫太原赢得了时间,一万三千多名将士仅存两千七百人。 走在寂静的乏驴岭古驿道上,苍槐遮掩处,一所不起眼的四合小院映入眼帘。“国民革命军38军17师乏驴岭战役战斗指挥部”,门牌清楚地告诉我们这里曾是赵寿山的指挥部。走进院子,东房、正房已被房主修葺一新,西房及南房的指挥部旧址仍保持了原貌,由于多年失修,已门窗残破,几乎被荒草杂物淹没。静静站在房前,我眼前仿佛闪现出当年鏖战正急时,将军彻夜挑灯指挥战斗;闪现出当年战事吃紧时,将军一夜白了黑发的情景。乏驴岭村陈拉锁老人告诉我们,那时17师官兵与村民同住一个屋檐下,村民睡炕上,长官打地铺,老乡将红枣端上来,他们一个也不吃;老乡家里的东西,一件也不动。当时山上几乎全是石头,工事只能用麻袋、布袋装土垒砌,部队一角钱一条向村民购买,但是村民们却不肯要钱,而且主动把家里的麻袋、布袋送到部队。部队撤出后,乏驴岭村民不忘将军的重托,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烈士的遗骸。以后每到清明等节日,村民们总是自发来到烈士墓前,以不同的形式为烈士扫墓,告慰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七亘大捷 重叠设伏显神威 沿307国道西行至柏井镇,再转至七柏线,一路穿行在太行山中。车在半山腰处蜿蜒的山路上谨慎前行,正胆战心惊之时,突然眼前一亮,在山坡上竖着一条醒目的巨幅标语——刘伯承率部伏击日军主战场,目的地七亘村到了。 由山路转过山岗,公路右侧一处高高突起的高地显现在眼前,本地称其为西坡崖。登上西坡崖,一座丰碑巍然耸立,上面镌刻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七亘大捷纪念碑”7个大字。静静驻足在纪念碑前,我们心中默默诵读着烈士的功绩,令人感慨万千。回首东望,四面群山环抱,重峦叠嶂,一条小河傍村而过,迎面一面巨大的弧形石壁藏风聚气,如巨大的臂膀将七亘全村尽揽其中。密密麻麻的民居 美食、特产 平定过油肉、豆腐丝、平定焖、酿白菜、凉拌黄瓜干、水磨面、娘子关压饼、花椒、核桃、柿子、平定刻花瓷、平定砂锅等。 周围景点 井陉天长古镇、苍岩山、娘子关景区、狮脑山、固关长城等。 注意事项 因山路崎岖,弯多坡陡,运煤大车频繁,应控制车速,注意安全。 院落不管是青石灰瓦雕琢的古院,还是拙朴简陋的平房小院,都如棋子般布满谷底。山间鸡犬之声,村人的应和声,无论站在哪里,这些声响都会被那巨大的天然回音壁反射到你的耳鼓,听得清清楚楚。此情此景,你没有理由不怀疑你已身处桃源了。 进入村庄,走在泛着幽亮的鹅卵石的古街上,听曾参加过抗战的老兵董书亮老人,对当年那峥嵘岁月的讲述,荡气回肠,自己也仿佛如临其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八路军爱民如子、英勇杀敌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事迹仍然活在七亘人心里。刘伯承、陈赓、李达、刘华清、刘志坚、宋任穷这些曾经战斗在这里的将军,仍然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鲜活的形象和英雄事迹凝结成他们内心的精神财富。 狮脑雄峰 百团英名耀中华 沿着315省道进入阳泉市,抬头一眼就能看到绿树葱茏的狮脑山。山上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宛若一把笔直的军刺直刺云霄。 狮脑山地处阳泉市区西南,主峰海拔1160米,地势险要,是扼守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的制高点。纪念碑主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正面镌刻着彭真的题词“战绩辉煌永垂史册”,两侧分别为徐向前的题词“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和薄一波的题词“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诸史册,永放光芒”。三座副碑,形如军旗,各相距105公尺,上面分别镶嵌的6块巨大锻铜浮雕,生动地反映了百团大战中军民“出击”、“破路”、“攻坚”、“支前”、“转移”、“胜利”的情景。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以彻底破坏正太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在华北敌后出动105个团,约40万兵力,在25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了驰名中外的“百团大战”。 据当年参加过百团大战,如今已年逾九旬的王玉海老人回忆,那时他们常常是白天休息,晚上趁着夜色在正太路娘子关至寿阳一带执行破坏铁路任务,挖起的铁轨没办法运走,就用枕木点着熊熊大火把铁轨烧红弄弯扔到河里。每到夜里,沿线铁路边到处都是枕木点起的熊熊大火,敌人顾前顾不了后,很快正太铁路就陷于瘫痪。 静静伫立在百团大战纪念碑近前,仰望苍穹云卷飞扬,耳边仿佛还在回荡着当年枪炮的嘶鸣声及革命先辈的呐喊声,他们用他们的热血和忠诚谱写了中国抗战史中光辉的篇章。(梁有权) |
关键词:太行,探寻,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