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高新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日前,从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传来喜讯,石家庄高新区在最新一轮115个国家级高新区评价中,综合排名首次进入前20名,综合实力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创新驱动,高新区是主战场;工业强市,高新区是生力军。近年来,石家庄高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狠抓创新能力提升、广拓国际合作渠道、力促企业升级转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国际合作引领科技崛起 火花飞溅、蓝焰吐舌,机械臂伸缩自如,一张张高强度锯片从现代化的激光焊机上滚滚而出。 走进位于博深工具新厂区成型车间,十几台先进的激光焊机整齐排列,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焊接操作。 “这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激光焊机,通过激光产生一千摄氏度以上的瞬时高温,把粉末冶金的锯齿焊接到基片上,实现一次成型。” 车间技术员李会猛说,以前车间使用的都是手工焊,效率低、污染大,锯片强度也受到限制。通过国际合作引进新技术后,锯片的技术标准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博深工具规模、技术已经位居国内同行业前三位。为了拓展生存空间,我们通过合资、并购、技术合作等形式在美国、巴西、泰国等地设立了5家境外分支机构,总投资达5180万美元。目前的高端产品50%销往海外市场。”博深工具副总经理井成铭说。 博深工具只是高新区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高新区大力推进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在“走出去”大趋势中,国际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来自石家庄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博深工具、以岭药业、金环钢构、科瑞达仪器等在内的一批科技含量高、重视海外市场的企业,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设立了包含境外技术研发机构、境外生产制造基地和境外营销服务机构等在内的33家境外分支机构。 在这背后,是高新区致力于国际化招商的心血与付出。该区先后派员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主题招商、产业招商,并开展合作恳谈活动,以吸引海外优质企业落户。 目前,区内已有台湾统一集团、国祥运输设备、河冶住商等外商独资、合资企业54家,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1.14亿美元,创历史记录。 产业升级助力经济腾飞 走进石家庄四药高新区生产车间,配料、灌装、传输、入库一个个环节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这一边,白色的输液瓶顺着生产线缓缓移动,犹如一排排整装待发的战士。那一边,灌装好的输液瓶已经装箱完毕,顺着输送带迤逦前行,“穿房过屋”一路直奔立体仓库。仓库内,机械手“轻舒猿臂”,将一箱箱产品码放整齐,再推送进入立体仓位安放好。 行走在四药新厂区,举目所见是四通八达的“空中连廊”,综合楼、车间、立体仓库通过连廊结为一体,整洁宽敞的厂区看不到一个工作人员。 “新的厂区投用后,生产环节的人流物流全部通过空中连廊实现,员工进入大门后,不再走厂区道路,当然看不到人影了。”石家庄四药高新区厂区生产部经理韩同乐这样解释。 四药高新区总部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是省、市重点项目,也是四药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收入超百亿元的战略支撑项目。这个项目占地300亩,净地210亩,计划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建设面积18万平方米,已经建成投产,成为全世界单厂区规模最大的输液制品生产企业。 “新厂区是按照欧洲标准建设的,价值2个多亿的设备全部是德国工艺设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水、气、电等方面实现了综合利用,比传统工艺可节省成本20%以上,充分实现了节能、环保。”四药副总经理李胜平说。 为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快车道,高新区积极谋划科学布局、争分夺秒抓紧实施,今年以来,一大批投入大、产值高、技术精、社会效果好的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今年3月31日,高新区第一批11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定向声波系统产业基地、东旭高科技产业园等标志性龙头项目。这些项目总占地1660亩,计划总投资289.72亿元,竣工投产后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50亿元,实现利税88亿元。 5月8日,高新区第二批10个项目再次集中开工。这批项目共占地620亩,计划总投资49.94亿元,竣工投产后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84.27亿元,实现利税21.76亿元。项目范围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孵化器等多个领域。尤其是作为高新区主导产业的生物医药领域,在10个项目中就占了7个。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高新区完成营业总收入1020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6亿元,同比增长18.6%。 人才汇聚筑起创新高地 一台柴油机大小的机械装置,一头连着污水管,一头连着出水管。技术人员轻轻按动开关,汩汩的清水缓缓流出。 “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污水处理装置,应用于医药企业后,可以把污水的化学需氧量指标降到常规指标的不到一半。” 说话的是天俱时集团首席环保科学家甄崇礼,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2014年初与天俱时集团开始合作,并成功入选我省重点引进科技人才“百人计划”。 为加快创新驱动、跨越赶超步伐,高新区紧紧抓住主导产业人才需求,通过鼓励搭建人才干事平台,创新服务措施,形成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环境。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基地6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0余家。”高新区人才资源中心主任王光军认为,高层次人才在高新区发挥了创新驱动生力军的重要作用,典型事例不胜枚举。 比如,旭辉电气高端引智,与哈工大专家合作,创新研发“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成套装置”,不但成功入选河北省名牌产品,在国家电网集中招标采购中中标率也名列前茅。以岭药业的吴以岭院士研发的肌萎缩注射液填补了国内空白,连花清瘟注射液上市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河科技管祖光博士主持完成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监测设备开发和应用”,实现了尖端大气监测仪器的国产化,推动了国内环境大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天俱时集团首席科学家王京主持的生物酶法万吨抗生素中间体总承包工程,工艺简化、节能、降耗,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年增效益1000万元以上…… 人才兴企、创新为王。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基地,高新区重视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区省级以上孵化器增至9家,孵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00多家。仅2014年一年,高新区就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88家。全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371项,各类科技项目立项90项。目前,高新区已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504家;智达光电等18家发展态势好、技术含量高的科技企业成功入选河北省科技小巨人计划。 高新区还积极营造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条政策》、《“新三板”企业上市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从中受益,跨入发展快车道。 今年5月20日,高新区博广热能、智达光电等5家科技企业同日登陆新三板,更是成为全省科技企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环境改善提升幸福指数 行走在高新区,路两边绿树成行,花丛中鸟雀鸣唱,一家家企业就像是坐落在漂亮的花园中。作为省会东部的魅力新区,高新区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从污染治理、人文建设、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为跨越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为监测扬尘污染,我们配备了90名专职扬尘联络员,安装监控56个,对辖区内所有建筑工地进行严格监管。”高新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先后投资3322.7万元,对八方、韩通、南郄马、刘家庄4个村4634户实施了天然气入户工程,改造完成后可减少燃煤消耗26000吨、减少烟尘排放27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48吨。同时,加大植树绿化力度,大力实施公园增绿、街角绿地补绿、道路两侧绿化密植等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3万平方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新建小区、城中村改造小区逐年增加,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对社区居委会的职能、社区工作者的管理、考核等进行了规范。社区工作者待遇由执行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160%-180%。 2014年10月1日起,高新区实施新的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552名“三无”、低保、社会孤老、重度失能和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服务,使困难老人和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高新区还投资近500万元建设了长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群众提供方便、周到、优惠、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由于工作成效突出,这个中心去年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全市社区卫生行业的一面旗帜。 “这次在全国排位大幅跃升,是对高新区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果的充分肯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立足创新驱动,加快科学发展,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做转型升级的先锋队,跨越赶超的发动机,坚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王丽强 通讯员 房晓丹) |
关键词:石家庄高新区,综合实力,经济,科技,产业升级,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