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石家庄频道欢迎您

河北省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四年扫描

来源: 中国经济日报 作者: 雷汉发 李征 李云萍 2015-07-29 21:13:4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深山百姓生活状况有所改观,石家庄市从2011年起开始推行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这是一个涉及6个山区县45个乡镇,覆盖60万人的重大民生工程,实施4年来,已有41132名学生告别深山进入56所项目学校寄宿就读,6200名家长随之走出大山在县城或者县城外务工经商。

  6月下旬的一天,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寺掌村农民张宝贵利用周末时间来到寄宿制学校看望上学的儿子,他已在当地山区教育扶贫学校测鱼小学读书两年了。

  张宝贵家住在太行山深处,只有两亩薄田,一年到头收入不过千把块钱,勉强填饱肚子。“孩子念书也没啥指望了,就准备让他辍学在家务农,听说特困学生可以免除所有吃住费用,到县城读书,我们开始不敢相信是真的!”

  但是说起孩子这几年在测鱼小学的读书经历,张宝贵就乐得合不拢嘴,“学校漂亮,老师多,有美术音乐课,还能学英语。孩子在学校吃得好,比在家胖了,在这么好的学校上学,俺们心里踏实。”

  创新扶贫思路

  石家庄分布在太行山区有6个县,其中深山区集中连片的45个乡镇有60多万人口,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贫困村就有820多个,孩子上学,单程都要二三个小时。

  “长期贫困的原因主要在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脱贫致富的本领,没有能力和勇气下山打工和创业,不敢走出祖辈居住的大山。”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说。虽然这些年来,政府想尽办法对山区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扶贫,但恶劣的生存环境、频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当地人保守的思想观念,使得贫穷依旧。以往的扶贫方式治标难治本,经过反思,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必须让山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逐步引导山区百姓走出大山,到城里安家置业,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让山区孩子到城里上学,让他们通过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就业,孩子进了城,带动家长也进城,这样就能逐步引领山区贫困人口走出深山。”孙瑞彬说。

  把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作为“十大民生幸福工程”和“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工程实施:通过多方筹措,共投入7.37亿元兴建新校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从去年开始全覆盖,补助标准也相应增加,每个小学生每人每天补助8元,初中生每人每天补助10元。

  2014年深山区项目初中毕业生为396人,升入市属高中的有11人;今年1648人,升入市属高中的人数将达到80人。孩子们的整体素质在提高,市委、市政府也不遗余力鼓励孩子们向更高水平迈进。按照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的标准,市县财政将拨款45.5万元对这91名学生进行补助。

  梦想成为现实

  蓝天白云下,赞皇县二中校园内植被茂盛,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餐厅、综合楼一应俱全,砖红色的外墙,宽敞明亮的窗户,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操场,一切显得生机勃勃。教室内桌椅整齐黑板宽大,班班通多媒体,实验楼各类实验器具、仪器齐备,计算机教室、音乐室、放映室、美术室应有尽有。1万册书籍的图书阅览室满足了3000多名师生的日常阅读需求。

  这是全县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所全封闭寄宿制中学,15岁的小姑娘胡志丛走出大山后就在这所中学就读。

  从胡志丛家到赞皇县城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胡志丛全家5口人就靠3分山地生活。村里的父兄乡亲们命运几乎惊人地一致,要么“漂”在城市,要么留在深山放牛放羊。

  “这里老师多、教得好、住也好。”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她迸发出从未有过的想法:“我想读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把爸爸妈妈接到城里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这个看似遥远的梦想,在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支持下,有了实现的可能。

  2014年,赞皇二中、元氏七中、灵寿二中3所初中项目学校共有396名山区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其中213名山区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就读,183名学生升入职业高中就读。

  “谁在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在平山县岗南镇中石殿小学教室里,11岁的史梦迪轻轻地唱着歌,稚嫩的脸上充满了快乐与希望。

  史梦迪是从她所在村的小学转入中石殿小学就读的。在这里,这个从小就喜欢唱歌的女孩子第一次接触到音乐课。当老师在课上为他们弹起一首首欢快的歌曲时,史梦迪陶醉了。

  “第一次听老师弹琴唱歌,都惊呆了,那么多好听的歌,我都想学会。”她说:“我要在这里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名歌手,让所有的人听到我的歌声。”

  教育脱贫拔根

  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

  孩子走出山区后,上学没有经济负担,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又好,越来越多的山区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出来读书,改变过去“孩子大了不读书早挣钱”的观念。

  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使小学生可以集中到交通比较发达的村庄或乡镇,初中生集中到县城,实行寄宿制,且困难家庭的孩子全免费。考不上大学上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如果将来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安家置业,再把家人接出来,也就彻底脱贫了,即使不在城市就业,掌握了现代农业科技,再回农村,也能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由于孩子们读书有人管吃饭有人管功课,而且还不用花钱,越来越多的深山区农民开始外出打工致富。

  灵寿县八一希望小学4年级学生孙恬家住山区里,生活拮据,自从孙恬到项目学校上学后,他的父母走出了大山,参加了县里为学生家长办的免费职业培训。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孙恬的父亲孙志军已在县城干起了室内装修。“原来住在山上,每年靠在坡岭地上种土豆、玉米等为生,1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每个月能挣到4000多块。”孙恬家里现在已经有了平板彩电、冰箱,还打算在县城买房子。

  好政策接二连三,好消息接踵而来。今年5月,石家庄市开始实施深山区开展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小学对口直升项目初中,保障山区45个乡镇的所有小学毕业生能够全部升入寄宿制项目初中。

  截至目前,石家庄全市已基本实现了山区小学生以学区为中心就近集中、初中生向县城集中、高中生按报考志愿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安排的目标。在孩子们的带动下,6000多个山区家庭也走出了深山,而随着这项工程的深入,将有更多的山里孩子及家庭进入城镇,他们的生活将迎来新的变化。(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李征 李云萍)

关键词:山区,教育,扶贫

责任编辑:解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