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情不好,就不能修复壁画”
-工作人员使用特殊的黏接剂修复壁画。张海强 摄 -正定摩尼殿壁画局部。张海强 摄 -修复壁画所使用的工具。张海强 摄 面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明代壁画,你定会惊叹古人的技艺高超、匠心独具。而实际上,你看到的精美壁画,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的修复。近日,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明代壁画保护工程正式开工,来自敦煌研究院的保护修复人员,将花费两年的时间,对现存近400平方米壁画进行修复。他们像医生做手术一样严谨;像织女绣花一样细致。针对壁画的起甲(颜料层翘起)、酥碱、颜料层脱落等病害,逐一修复。 现场 壁画保护工程启动修复人员全神贯注 近日,很多游客发现,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内正在进行壁画修复工作。大殿内靠西侧的位置,墙边搭起了一排脚手架,一人多高的平台上,几位穿蓝色工作服的保护修复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地工作。每个人身旁都有一个小架子,上面放着针管、毛刷等工具。护栏外,隆兴寺的工作人员还专门制作了几块展板,向游客介绍壁画修复的相关知识。 摩尼殿殿堂中央是一正方形内槽,殿内各壁绘满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明代壁画。虽然光线昏暗,仍能看到壁画的内容,尤其是凸出于墙面的瓦片、衣服的纹理等,清晰可见。殿内东抱厦南壁的大悲尊天、金刚尊天,北壁的大力尊天、兜率尊天等保存比较好,更能清楚地看到壁画人物神态生动、天衣飞扬。壁画笔法精细、线条流畅,以青绿色为主的色调虽然已经不再鲜艳,但看上去仍非常协调,堪称精美绝伦。 三年前就开始“体检”制定保护方案 摩尼殿始建于1052年,已有近千年历史,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的孤例。殿内壁画大部分为明代作品,现存面积近400平方米,规模宏大,价值极高。由于长期的自然侵害,壁画保存状况较差,存在较严重的起甲(颜料层翘起)、酥碱、颜料层脱落等病害,急需开展保护工作。 2012年,河北省文物局与敦煌研究院壁画保护工程中心签署协议,成立了依托于敦煌研究院的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工作站,正式开展了河北与敦煌的合作。正定隆兴寺壁画保护是继曲阳北岳庙之后的第二个壁画保护项目。 2013年4月、10月,受正定县文保所的委托,敦煌研究院专业人员两次来到隆兴寺,完成了前期调查研究工作。经分析研究后,编制了《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壁画保护方案》。2015年底,保护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隆兴寺壁画的修复工作随之正式启动。 记者昨日从正定县文保所了解到,摩尼殿壁画保护工程工期为两年,因气候原因冬季会停工。壁画保护工程采取局部分段施工的办法开展,工程施工不影响游客参观。这段时间内,游客在参观摩尼殿时,不仅能领略古代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还可以现场观摩壁画修复过程,体验这难得一见的神秘技艺。 制定保护方案前进行了大量实验 正定文保所副所长崔伟丽的办公桌上,《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壁画保护方案》看上去沉甸甸的:A3大小的纸张,数百页,厚厚的一沓。翻看这份方案,密密麻麻的文字中穿插着壁画的照片和各种图表、数据,非常详细。方案对壁画的制作材料、病害机理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实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多种材料,在实验室内和现场进行局部实验,最后才从中选出比较合适的修复材料及工艺。 壁画是如何制作的?宋代的古籍中已有记载。1977年摩尼殿曾进行过落架大修,当时在揭取壁画后对檐墙内壁作了取样分析,得知画壁泥质分粗细两层,粗层居里,细层居表。粗泥中含有麦秸、沙子、黄土和杂质,细泥中含棉花、黄土、细沙和杂质。摩尼殿壁画粗泥、细泥的成分,与古籍中的记载大致相同。画壁做好后,摩尼殿壁画的画法与一般寺观壁画的画法一样,都是在画壁细泥之外施掺有淡胶水的白垩土一层,外刷矾水,然后落稿作画。 保护修复人员介绍,保护方案的确定必须要在充分的前期研究和现场实验的基础上制定,要经过科学严格的保护程序,包括详细的现状调查与评估、病害机理分析、修复材料及工艺筛选、现场实验等环节,确保所使用的材料及工艺可行,在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施解决壁画稳定性问题。“要尽可能利用与壁画相同材质的材料,并辅之以必要的添加材料和胶黏剂,以增强其兼容性。” 选择什么样的修复材料,也是经过了多次试验才确定的。“修复之前,必须先做出一个跟壁画的材质一模一样的实验样块,再模拟文物保存环境对试块进行老化处理,然后,使用拟定的修复材料进行不同病害的修复加固实验,最后再根据实验结果,从中选一种最合适的修复材料。” 壁画表面有浮尘层和鸟虫粪便,用来清洗的材料是中性水与一定浓度的有机溶剂配比而成的。浓度的多少,也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来确定的。 壁画修复工序繁杂需多个步骤 壁画修复工序繁杂,加固、除尘、拼接、边缘修复、制作支撑体等,每一道工序都丝毫马虎不得。因此,保护修复人员的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 理论上,修复起甲、酥碱、沥粉堆金老化等每一种病害,都需要四五个甚至更多的步骤。而实际上,修复时间和修复难度一般根据壁画的病害类型、面积及严重程度来确定,乒乓球大小的一处病害,也许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修复。 比如,比较严重的空鼓病害,要采用灌浆方法来处理,具体有7个步骤:先利用空鼓部位的裂隙或在无颜料层部位,钻一个直径0.3cm的小孔,把注浆管插入壁画与载体的空隙中;再用脱脂棉对可能出现漏浆的裂隙或注浆口进行封护,以防在灌浆过程中出现漏浆污染壁画;然后,用防护支板对灌浆部位进行临时支护,防止灌浆过程中壁画出现变形脱落;接下来,将已配制好的灌浆材料沿注浆管压入壁画空鼓部位;再用带可控支顶丝杆将空鼓变形的病害部位恢复到原位。 以上5个步骤完成后,要等待其干燥,干燥过程中利用更换吸水纸垫达到多次脱盐目的;干燥后,取下支顶架,使用与原地仗层材质相同的材料修复注浆口。这样,才算完成了对空鼓的修复。不管是何种病害,修复材料、清洗材料以及粘结剂都要严格按要求选用。 对于机械损伤也要修复,其中就包括游人刻画。游人刻画及划痕,痕迹较浅的原则不进行干预,若地仗伤害较严重(划痕较深),则需进行修补。 相关人员介绍,他们修复壁画的顺序是从上往下。脚手架上,每位工作人员负责一块区域,部分工作需要两人配合来完成。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晚上回到住处,每人还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工作区域、工作内容、使用材料、工艺、操作条件、现状描述、工作小结、存在问题、保护修复照片等等。 心情不好宁可停工也不能影响修复 这一次,负责修复摩尼殿壁画的是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这个团队除承担甘肃省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的保护任务外,还承担过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萨迦寺、罗布林卡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山西蒲县东岳庙彩塑壁画保护修复工程、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彩塑浮雕保护修复工程等。 这是一个5人团队,负责人刘涛是敦煌研究院馆员,高级修复师,从事壁画、雕塑等的修复工作已经30多年了。团队成员无一例外都是男性,但干起活儿来却比医生做手术还要严谨,比织女绣花还要细致。壁画修复和保护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团队成员每人都有土木工程、化学、美术、雕塑等多个学科背景。 “壁画是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不允许出半点问题。”刘涛的师傅曾教导他们,如果今天心情不好,今天就不要做壁画修复工作了,宁可停工一天,也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壁画修复。 看守摩尼殿的工作人员,对这几位修复壁画的工人充满敬意。他们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每人负责一个区域,任何时候都是静悄悄的,即使游人很多,导游解说的声音比较大,他们也丝毫不受干扰,好像壁画以外的世界都跟他们无关。 刘涛介绍:“壁画修复不是一劳永逸的,这次修复只是解决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壁画材料自身的老化、保存环境、游人参观等因素还会对壁画造成影响,有些影响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监测、环境控制等手段,从预防性保护方面想办法,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记者 苗静) |
关键词:壁画,摩尼殿,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