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石家庄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石家庄频道 >> 滚动新闻

读古代家训 看古人家风如何形成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作者: 2018-04-14 16:34:2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有些堪称经典。

  如何治家,历来是人们议论甚多的一个话题。家训,对于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古时,却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从这些经典家训中,我们可以一窥古代家风的形成脉络。

  周公的《诫伯禽书》

  周成王亲政后,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我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学富五车,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临死时,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诸葛亮曾写《诫子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戒子植》、曹丕《诫子》、嵇康《家诫》、诸葛亮《诫子书》、羊祜《诫子书》等,都是教育子孙的文书。最典型者当数诸葛亮的《诫子书》。

  诸葛亮曾经写过两封《诫子书》,其一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关键词:诫子书,古训,家风

责任编辑:李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