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我要发帖 | 我要投稿 | 邮箱登录    投稿邮箱:sjzjzz2014@163.com

新闻热线:0311-67561214 13933884099

城市导航: 石家庄 保定 唐山 承德 秦皇岛 邯郸 邢台 衡水 廊坊 沧州 张家口 辛集 定州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石家庄频道>>观察员

宜疏不宜堵 “禁挖令”还应三思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06 12:4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支持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高校流动,东部高校不得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这一举动在网上引起热议,不过将这一意见简单概括为“禁止东部高校赴中西部高校挖人才”有失偏颇。按照原文表述,禁止的只是东部高校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意即非长江学者的人才引进,并不在禁止之列。

  不过,禁止挖人才这一伪命题,却也折射出了我国东部和中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真问题。教育部不久前刚公布了获得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名单,大部分入选者集中在东部高校。国家重点学科、 “985”“211”高校等,也都被东部地区占了大头。而人才引进对于高校来说,不仅意味着人员组成的提升,还带来了项目和资金。近年来不少高校都砸下重金求人才,数十万元的购房、安家补贴只是“起步价”,求贤若渴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以此观之,教育部出手干预东部高校到中西部“挖角”,出发点是好的,但以行政干预的方式方法却有药力过猛之嫌。以政策激励、倾斜来鼓励高层次人才到中西部任教应当肯定,教育部可以通过办学资金分配、评优打分照顾等方式,提高到中西部工作的吸引力,促使人才自觉流动。

  给发展不平衡开药方,首先也应遵循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单靠行政命令不仅可能违背人才个人的发展意愿,也有违市场配置和公平原则,甚至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对于有意向“孔雀东南飞”的人才,他们可能因为担心无法自由流动,更不愿意去中西部任教。学术、科研都需要创造性和主动性,学者若“身在曹营心在汉”,将其禁锢起来也是资源浪费。

  其次,中西部高校在人才引进上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例如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持,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广阔市场都给产学研转化带来了很好的孵化环境。在发挥这些优势的同时,中西部高校还应该在留住人才上多下功夫,开源节流两条腿走路,人才储备才可能丰富起来。在这方面,高校不妨向企业取取经,论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企业之间的挖墙角有过之而无不及。看看那些“最佳雇主”们有何高招,高校一定会有些收获。看得更远些,高校之间的人才争夺也不必总盯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打消耗战,与其窝里斗挖墙脚,不如想想怎么吸引海外人才落户,提供他们更需要的发展环境。

  更关键的是,中西部高校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高水平学者,提高造血功能,比依赖外部输血显然更可靠。针对中西部高校的现实短板,在提供科研平台、保障经费外,尤其应该主动走出去,让本校的中青年学者建立起与国内、国际高校的科研、教学联系。从而打破地域的限制,以世界格局培养本校人才。

  有句电影台词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也是最宝贵的资源,在流动过程中也应承认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正视东部与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没有错,但行政干预这双“看得见的手”,除了该出手时就出手,也要做到该收手时能收手。(张涨)

关键词:教育,人才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长城网
责任编辑:郑建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