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石家庄赞皇新闻网 >>  特色行业

赞皇小山村取经井陉非遗绵河水磨 可惜不适用

来源: 燕赵晚报 作者: 2014-06-19 11:26:12

  -井陉绵河仍有人使用水磨。

  -磨盘下方的旋转桨叶有些年头了。本报记者张海强摄

  在千年古县井陉县的绵河流域,分布着大小立式水磨坊20多座,最古老的水磨已有100多年,在缺水干旱的北方十分罕见。绵河水磨是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近年停工的越来越多。赞皇县槐疙瘩村是贫困村,背靠槐河,也想“复建”水磨,发展传统特色经济,为此专程到井陉取经。但绵河的水磨并不适合槐河,谁能帮帮他们?

  缘起:槐疙瘩村想复建水磨

  赞皇县槐疙瘩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嶂石岩山脚下,是有名的贫困村。《石家庄加快革命老区重点村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该村适合发展红色旅游和集体经济。政府大力支持他们兴建农村传统工艺和新型手工业,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俺们村守着嶂石岩这个聚宝盆,却穷得讨饭吃。现在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俺们发展传统手工业。俺们就开始琢磨,上什么项目好呢?”近日,村党支部书记郑志国说,“槐河从槐疙瘩村边流过,水资源丰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俺们村曾经在河边安过大水磨,由水车带动石磨磨面榨油,后来有了电磨,水磨逐渐废弃。现在村边的槐河河道旁,还有早前安装水磨的旧址。如今人们生活越来越讲究,天然的老传统工艺生产的食品用品又焕发活力,供不应求。所以俺们就想利用槐河水资源,把水磨恢复起来,磨面榨油,发展传统手工业,卖给嶂石岩的游客,让村民都富裕起来。目前项目已经由市政府批准,现在俺们发愁的是怎么建水磨房?希望晚报记者帮帮俺们。”

  本报记者告诉郑志国,在井陉县的绵河流域,还有几座水磨房正在运转,可到那里取经。取经:井陉绵河还有老水磨在转

  4月15日11时许,郑志国一行赶到井陉县城,与记者相见,然后一起驱车来到井陉县威州镇,沿绵河岸边向上游走去。在山坳里,发现一座水磨房正在运转。

  这座水磨房建在绵河上,破旧的砖瓦表明它已饱经风霜,磨房下平躺着一个巨大的圆形转盘,正被河水冲刷着旋转,带动磨房里的石磨。石磨上扇固定,下扇旋转,正把一种被铡刀铡成10厘米的树枝碾碎。磨盘隆隆响着,一位上了年纪的师傅不停地往石磨里添加着原料。他的口音很难听懂,郑志国只好向附近村民打听。原来这种树枝又叫野皂角,当地人也称作林榔,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碾成碎末之后,可以做成祭祀用香和生活用熏烧类香。“水磨房究竟多少年了,我们也不知道,老板不在,据说他的祖辈就一直在经营。”

  随后,郑志国一行又来到威州镇坡头村,在绵河岸边发现两座水磨房。其中一座里竟然有两套水磨和转盘,而另一座水磨房已经停工,房主改建成了鱼塘。

  据前一个磨房主李文兵介绍,这座水磨房是他1995年建设的,距今将近20年了。“水磨不用煤,不用电,还无污染无公害,河水长流,不用白不用。仔细算下来,水磨每天能省200度电,手工业本来利润就低,全靠省电来赚钱。”李文兵说,以前他也加工过粮食,但离景点远不好卖,后来就用水磨加工祭祀用香的原料,每年能挣10万元。这种作为原材料的树枝漫山遍野都是,但修剪的人工费很贵,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很多水磨停转。“以前,绵河沿岸有20多座水磨房,但现在绝大部分都停工了,只剩下四五家还在运转。”

  求助:谁能设计制造带水车的石磨房

  据井陉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井陉水磨的历史很悠久,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正定府志》记载“井陉山多地少,其滨河者置水磨于急流”;雍正《井陉县志·艺文志》记载了明代万历年间井陉知县钟遐龄的一篇题名《水磨》的“申请书”。绵河水磨还被列入石家庄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井陉县天长镇、蔡庄村还保存着一些水磨,都上百年了,不知道停工了没有。”这位工作人员说,“相信停工也是暂时的,只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水磨都会转起来。”

  但郑志国经过仔细对比发现,绵河的水流很急,而他们槐疙瘩村旁的槐河水流较缓,不适合用绵河水磨下面这种大转盘,还应该像以前那样用大水车来推动。“水车磨房还漂亮,像大风车一样立在村边,本身就是一个大招牌,让嶂石岩的游客都能看见。”

  郑志国希望热心市民提供信息,哪个村有不用的成套水磨用石磨盘?哪家设计制造单位会设计制造那种带水车的石磨房?可与本报热线0311-96399联系。

关键词:井陉,水磨,绵河

责任编辑:田平珍

相关新闻

备案序号:冀ICP备08003586号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7*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