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树 塑造休闲度假新天地 游龙山龙湖、禅千年古树、赏汉代碑刻、沐封龙书院、感梁祝传说、观常山古郡……元氏县突出“文化旅游、绿色旅游、休闲旅游”特色,叫响“龙山龙湖古城游”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全新的文化旅游圈把元氏旅游事业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溪水润封龙 山中书院观碑碣 封龙山自古为燕赵历史文化名山,有南岳麓北封龙之称的封龙书院,就坐落于此山中。现在,封龙书院遗址尚存,读书洞保存完好,洗墨池和蒙泉水流如故,“书院春风”被列为元氏八古景之一。2011年,该县在原址上对封龙书院进行了复建并对外开放,复建工程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书院为三门四合院,建筑以书院最为鼎盛的宋元时期风格为主。 久负盛名的封龙山汉碑为封龙山一大特色。这些汉碑大都是封禅祭山、祈福纳祥遗留下来的颂文,原有七通,现在仅存《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两通,是河北境内仅存的汉代碑刻。目前封龙山景区内,汉碑堂至祈福广场部分路段进行了修缮,路面全长500余米,修缮2000米木栈道,餐饮中心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彩绘工程已全部完工,不久可用于景区游客餐饮接待。今年将高标准完成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步游路等,提升景区档次。 封龙山的灵秀之气,在于其山巅云海、云雾华盖、山间岚烟三大景观。或缕缕云丝飘荡于山中,时而云积雾聚、连接成片,千峰万树都沉浸在朦胧之中;或白云飘过,与山顶的雾气相连,如一顶华盖遮住山巅,云景千变万化,引人遐思。 封龙山的水也为山中一绝。山南麓老龙沟的龙泉,常年不竭,泉水沿谷而下,在山腰形成一泓水潭,人称“上龙潭”。水又从池中溢出,飞泻而下,形成三米多高的瀑布。瀑布之下,溪水再度汇成水潭,人称“下龙潭”。每到月夜,临池而坐,观赏池中皓月,明静清幽。古人名之“灵湫浸月”,是封龙山奇景之一。 “千年活化石” 白果树焕发新生机 在白果树景区,有被称为“千年活化石”的白果树,树龄已有1000余年,树高28.1米,树干挺立,苍翠挺拔,极为壮观,现为元氏县内“万木之冠”,在北方亦属罕见。 近年来,该县加大对白果树景区的开发,目前,白果树景区湘山普济寺主体竣工,开通了4000米山路路基;修通两条景区内道路。白果树景区修建有珍珠湖工程、湖上大桥以及景区至山前大道的旅游路,接待能力日益提高。白果树景区将林果采摘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打造生态休闲特色旅游。 厚重文化 弘扬常山古文化 常山郡故城始建于战国时期。据当地群众介绍,城内地下尚存古街道遗址,曾采集到汉代虎纹砖、“常山长贵”和“富贵寿乐”瓦当、云纹瓦等遗物。 常山郡故城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汉代古城遗址。为更好地弘扬常山古文化,全力推进常山郡大遗址保护开发力度,目前,该县正在常山郡遗址建设集遗址保护、仿古建筑群落和汉代商业街为一体的常山郡公园,整理以常山古郡为代表的旅游文化,逐步形成独具元氏特色的古常山文化体系。 提档升级 打造西部山区旅游观光带 该县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对西部山区进行提档升级,着力打造西部山区旅游观光带。以封龙山、蟠龙湖景区为核心,整合新开发的大寺屿、杏花屿、龙华山庄、北正石榴庄园、松鼠岩等景区景点,满足市民亲近自然的需求。 目前,该县大寺峪景区总体规划已完成。杏花屿生态风景区将投资500万元修建旅游公路、步游路,并高标准完成游客中心、盘山公路和部分景区观景水系工程建设。龙华山庄硬件设施相对完善,将逐步完善配套旅游设施。同时,该县对全县乡村游、农家乐进行摸底,重点发展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创建“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 链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常山郡故城、开化寺塔、封龙山石窟、西张村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元氏汉碑、东韩台古墓、朗公和尚塔、吴桥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处:封龙书院旧址、智公石塔、封龙山摩崖石刻、方中古墓、三里桥、湘山普济寺塔群、节孝流芳碑、修真观、禅房院、北褚石人造像。 元氏八景:槐水流春、韩台夕照、吴桥古冢、龙山耸翠、书院春风、试剑巨石、灵湫浸月、石幢生云 |
关键词:元氏|龙山|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