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承包滹沱河千亩荒滩 5年变绿洲
燕赵都市报记者李春炜/文燕赵都市报记者田明、实习生李瑞东/图 在石家庄市长安区侯帐村,有个名叫秦立华的人,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傻:家里赚钱的企业不管,偏要去承包没人要的千亩荒滩。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秦立华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通过咱的努力,把树种活了,把这一块荒滩治理了,变成一片绿洲。5年来,他自掏腰包700余万元改造这片荒滩。望着河滩地在自己的努力下面貌发生巨变,秦立华对于未来充满憧憬:那时这里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油油的果树园…… 现场: 5年光阴,千疮百孔沙坑地变了样 “这边是三年前种的苹果,这边是今年种的樱桃,那边是今年种的核桃,现在里面间做的是红薯……”13日上午,在位于长安区侯帐村东北的滹沱河北岸的河滩地上,秦立华指着不远处一个20米深的大沙坑边的河滩地上开始介绍,里面种植的作物他如数家珍。远远望去,顺势起伏的河滩地上分片被种植了上各种作物:270多亩的杨树像个小树林,20多亩的桑葚结着累累硕果,500多亩的核桃树、200多亩的樱桃树、20多亩的苹果树绿油油的叶子昭示着它们的生机勃勃……“2009年底承包这片河滩地的时候可不是现在这样,里面都是被采砂挖过的大坑。”秦立华指着大沙坑,像这样的二三十米深的大沙坑有十多个,整个河滩地看起来千疮百孔。他说,经过5年的治理、改造,才有了现在的面貌。 这片河滩地都是白沙,贫瘠的沙地上果树如何成活的呢?秦立华来到苹果树旁,辅下身子扒开树根处的沙土,露出一米见方的黄土。“这些土地,我们都是人工挖一米见方的坑,往里面垫上黄土。”在果树间,一层黑黑的有机肥辅在上面,横竖整齐的黑色胶管布满千亩河滩,一股股针细的水流在作物根部慢慢滋润着,“黑的都是有机肥,光沙子肯定长不起来,黑的管子是滴灌,核桃也是滴灌。一是省水,一是省人力,你看那一块种的红薯,也覆盖上模了。”他指着黑色的胶管说,这片千亩的土地上一共打了十几眼的水井,通过埋在土地下面的输水管道为作物供水。 缘起: 为了让荒滩回到记忆中的模样 今年44岁的秦立华1994年在侯帐村开了一家锻造企业,20多年来有了一些积蓄。从2009年开始,秦立华承包这片近千亩河滩地,已经投入资金700多万元。 第一年,光平整沙坑,他就花费了300多万元,之后每年投入都在大几十万元。虽然现在各种作物长势喜人,但目前仍没什么收益。一个生意人为什么要做这赔钱的“买卖”呢? 秦立华告诉记者,2008年,他带朋友考察项目路过这片沙地,让他感触特深。“当时一看,这怎么变成了一片大沙漠了,风一吹黄沙漫天,还到处是坑,一点儿也没有小时候的样子了。那时候,这片河滩地像个小树林,老百姓还在这里种植花生,滹沱河水不深,我们经常趟过河,带着干粮和水,到这片河滩地玩耍,一玩就是一天。”现在秦立华说起小时候这片沙滩地仍记忆犹新。 看到记忆中的“天堂”变了模样,一直忙着生意的秦立华立刻回村打听了这里变化的原因:原来1996年发水后,这片河滩地被淹,之后,就没有老百姓种庄稼了,一些人就开始在这里采砂,久而久之,原来的充满绿意的河滩地就变得千疮百孔、黄沙漫天了。 得知这一切的秦立华做了一个决定:要把荒地改造成小时候的模样。 过程: 也曾打过退堂鼓,梦想让他坚持下来 秦立华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家人觉得这是不务正业,放着赚钱的买卖不做,为啥去承包没人要的荒滩。”秦立华说,家人包括朋友都觉得这个工程太大,投入太大。但他觉得干企业自己挣了钱,希望能做点事情回报社会。同时,他也考虑了长远效益:如果这片地都种上果树,慢慢会有收益。抱着简单朴实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2009年10月份,他毅然承包了这千亩千疮百孔的荒地。 为了填平这些大沙坑,当时,他雇了4辆推土机、3辆铲车,每日起早贪黑的干。干了一个多月的时候,光烧柴油每天就要2吨,看着每天一万多块钱的出账,沙坑填得却十分缓慢,秦立华心里也曾打过退堂鼓。“那时候,真不知道我的决定是不是错了。”秦立华说,但想到他的梦想,想到要把荒滩恢复到绿洲,他还是决定继续做下去。 四个多月后,秦立华平整出了第一片100多亩的平地。在这片平地上,秦立华种上了生命力顽强的杨树。“这片杨树林的意义很重要。”摸着如今粗壮的杨树,秦立华颇有感情。 之后,在5年的时间里,秦立华填平了几乎所有沙坑,在每块平整的土地上,都种上了农作物。这5年,秦立华所有精力都扑在改造荒滩上,原来的企业全部交给妻子打理。妻子虽然反对,但仍会时不时来“视察”,“看到这里的变化这么大,妻子现在终于有了笑模样。”说到这,秦立华笑了。 |
关键词:荒滩,石家庄,滹沱河,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