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石家庄晋州新闻网 >>  特色行业

推进文教卫生建设 晋州提升综合实力

来源: 作者: 2014-06-19 10:43:53

  晋州美景。

  当代名人颁奖晚会现场。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

  ●本报记者李汝辉

  利用丰富的资源和靠近首都经济圈的地理优势,全面推进文教卫生工作,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素养,激发其创造精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以文化软实力带动经济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近年来,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晋州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靠近首都经济圈的地理优势,大力推进文化教育卫生工作,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素养,激发其创造精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大大提升。而这一切与晋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特别是分管副市长冯寸改对此颇有心得。

  发展文化产业做大文化经济

  作为文化资源大县,晋州市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紧紧围绕建设梨乡名城、幸福晋州的总体目标,通过抓文化名人、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提升了晋州的文化软实力和县域综合竞争力。特别是近年来,晋州市坚持“人才兴文”的发展思路,通过开展“晋州文化名人”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对文化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并对其个人创作、演出、展览、出版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激励他们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据晋州市副市长冯寸改介绍,“晋州当代文化名人”评选工作每三年一届,当选的文化名人为终身荣誉,不仅录入晋州优秀文化人才数据库,其事迹和代表作品还编入《晋州文化名人录》。除颁发奖金、奖杯、荣誉证书外,市委市政府还对其个人创作、学习、研讨、演出、展览、出版、产品研发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以进一步激发其创作积极性。

  在利用文化名人文艺专长提升全市整体文化创作水平的同时,该市还充分发挥他们的文化使者作用,为其对外进行文化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在文化交流中扩大晋州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提高晋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外,晋州市充分发挥民间文化团体对文化名人培养的“孵化器”作用,重点挖掘和培养摄影、书法、绘画、诗歌、民间乐器、京剧等方面的文化人才。目前,活跃在全市的业余文艺团体有300余个,文艺骨干近千人。

  以优势文化项目为先导,晋州市通过对之深入挖掘和系列开发,并与其他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相融合,打造了既能提高文化品位,又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把文化产业变为文化经济的路子。

  近年来,晋州市重点挖掘整合了紫铜浮雕、晋州官伞、晋州龙鼓、历史文化影像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的文化骨干企业,创作出烙画、粮食画、布画、剪纸等多种文化精品。“魏征的传说”、“郭家庄丝弦”、“晋州赵氏剪纸”、“晋州官伞”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营里温泉度假区”、“周家庄生态旅游”、“历史文化影像志”、“紫铜浮雕”等文化项目入选了“石家庄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在抓好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的同时,晋州市还注重推动文化融合发展,立足独特的“魏征文化、周家庄文化、梨乡文化”三大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农业、旅游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该市出台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三步走战略”,力争到2015年使文化产业产值占该市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并使之成为晋州市战略性支柱产业。

  冯寸改表示,发展文化事业是建设文化强市的有力抓手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晋州市以“群众满意、群众受益、群众欢迎”为标准,坚持政府主办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谐。

  开展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又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是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为此,晋州市坚持以政府主办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大型活动与普及性活动相结合、高雅艺术与民间艺术相结合,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大型文化活动50场以上,特别是“广场文化”、“彩色周末”等特色活动,以其规模大、活动时间长、群众参与程度高等特点而逐渐成为晋州市代表性文化活动品牌,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目前,该市投资450万元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已投入使用;所有乡镇(园区)全部建有文化站,建站率达100%;185个村建成了农家书屋,178个村建有文化室,50个村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初步形成了参与零距离、服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已成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最佳阵地。

  标准化建设均衡发展教育

  如何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我国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晋州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注重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教育均衡发展这一主题,通过调整校点布局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城乡间、学校间的教育“落差”得到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格局已全面形成。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展示了教育公平和教育民生建设的成果,而且使全市的教育事业在均衡、协调发展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重点倾斜”一直是晋州市树立教育公平意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冯寸改副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四大举措,优先保障教育发展:

  一是在教育投入上的倾斜。新注入资金全部用于发展乡(镇)学校、幼儿园和城市薄弱学校。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090万元,改建或新建农村校舍49287平方米,改造农村中小学43所。同时采取定标准、树样板、抓评估等措施推动校园环境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质量,让农村学校变得更安全、更标准、更亮丽,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距,并由此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辐射能力。

  二是人事制度上的倾斜。近几年来,晋州市坚持抓补充、抓交流、抓培训、抓待遇,大力实施了“师资素质提升工程”,2010年以来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05名优秀教师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积极推动城乡师资交流计划,每年选派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送教,逐步提高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

  三是扩大优质教育,以优势带薄弱。该市采取多元办学模式扩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一批名优特色学校,以满足群众接受多元教育的需求。四是建立多元化办学、助学体系。先后吸收企业、社会资金560万元,全部用于薄弱学校改造。

  标准化建设是强化基础、规范办学、统筹城乡教育、扶持薄弱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晋州市主要从4个方面着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一是抓示范创建,带动整体水平提升。全市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标准化农村中小学,使全市12个乡镇都有了标准化学校示范校。二是合理调整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根据农村人口逐步减少的实际,先后撤并了4个乡镇教委、6所乡镇中学、55所农村小学,使全市城乡学校布局得到全面优化。三是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依托国家远程教育项目,构建高水平、高效率的教育信息体系,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各类学校共同发展。全市新增计算机3100台,多媒体教室1002个,教育网覆盖面达100%,并在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使全市三年级以上班级全部实现了“班班通”,使网络教育资源成为城乡教师备课、上课、课改、培训的平台。四是扶贫助学,构建均衡教育环境。他们通过建立和健全助学制度落实济困助学工作,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在晋州市,由于发展条件和历史诸多原因,城市学校教育资源相对优于乡村学校。缩小这种差距,实行城乡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就成为了全市统筹城乡教育的必然选择。

  为做好帮扶工作,晋州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实施薄弱学校转化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通过对学校总体办学水平的评估,确定了43所农村小学作为转化对象。为此,全市学校共建立了43个帮扶小组,实行强弱搭配,并从去年开始将初期的物资帮扶转型为智力、学校管理帮扶。制定互助内容,使结对学校实行管理一个样、考核一个样、教科研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在教学上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在硬件建设上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在学校间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育总体水平逐步提高;在城乡学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确立互助形式,使城乡中小学实行结对挂钩,学校管理者、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仅近年来城乡学校间已相互交流学校管理干部70名,还选派了180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活力。

  振兴民族关键在于教育,振兴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统筹均衡城乡教师结构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晋州市从4个环节下功夫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强力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校长教师队伍。二是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三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重点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岗位培训,通过支教下乡、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城乡学校结对、农村骨干教师上派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建立了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薄弱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学习、骨干教师巡回授课送教下乡和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等制度,并把城镇学校教师下乡支教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条件,从机制上保证了城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省内领先推进新农合

  晋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该市新农合工作从试点到推行,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河北省的前列。冯寸改副市长在接受采访时详细介绍了新农合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

  制度框架已经形成。该市建立了由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适当兼顾群众受益面和受益程度,补偿合理,监管严密,服务便捷的新农合制度框架。新农合制度已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机制基本完善。晋州市从新农合制度开始实施以来就特别注重新农合的运行管理,并根据实践不断加以完善。他们建立了政府组织、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运作、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市级统筹,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建立了财政代收、银行代理、专户储存、专账管理、经办机构审核、财政拨付、封闭运行的基金管理机制;建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因病制宜,分类就医,方便快捷、“出院、就诊即报”的医疗费用补偿机制;建立了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技术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了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制度和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建立了与新农合制度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了合作医疗付费制度改革,控制了住院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确保了新农合的稳健运行。

  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经办机构不断健全,队伍不断加强。该市配备了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同时大力推进了新农合信息化网络建设,在开展市、县、乡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出院即报”的同时,今年还实现了全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与新农合网络联网,使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合率进一步扩大。去年该市共有43万余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12%,与新农合制度初期相比参合率逐年提高,充分表明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知、理解和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越来越强。

  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自新农合制度启动以来,该市参合农民已有524万余人次从中受益,累计补偿金额达到3亿元,通过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参合农民因疾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得到有效缓解。特别是各级财政今年再次增加补助资金,市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由去年的200元提高到240元,新农合基金总规模超过1.2亿元,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医疗基金的保障能力。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农合开展以后,农民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对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有力推动了晋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他们将新农合制度建设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和人才技术培养等工作,巩固和健全了市、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了农村卫生人员素质,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使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

  冯寸改表示,晋州市新农合实施近6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新农合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人民群众健康的保护神,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乡镇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新农合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参合农民的好评和认可。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面临新的形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新农合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准确判断,把握机遇,顺应中央加大对新农合支持的大好政策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保障的更高期盼和要求,顺应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以更强的信心和决心、更多的投入和支持、更大的措施和力度来推进这一“民心工程”,进一步巩固前期取得的成效,努力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水平。

关键词:推进 文教卫生 提升 综合 实力

责任编辑:田平珍

相关新闻

备案序号:冀ICP备08003586号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7*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