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二中现代化的教学楼与县委办公的平房 “最美县委大院”走红,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期许。正像群众所说,守得住清苦的领导干部,才能守得住人民的利益。河北灵寿县委大院,办公平房60多年未变,而周遭的学校、民居、医院却越来越新,变与不变之间,是一段可贵的情怀和故事。 在河北省灵寿县,如果你向路人打听“县委在哪”,多数人会说:“古城西路上那一排平房就是。” 去县委大院,要拐进村子,穿过一段有些狭窄的村路,但不难找。灵寿县这些年的发展,让这座八排低矮红瓦白墙平房所在的大院,与县城的幼儿园、学校、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妇幼医院等现代化的新建筑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自上世纪50年代,这里就一直是灵寿县委的办公地点。 旧 使用60多年的平房维修“补丁摞补丁”,“只要安全,就会在这里办公” 走进灵寿县委大院,退休老干部、县政协原主席赵景春给记者当起了向导,赵景春从1977年来这个大院工作,一直到退休。“几十年了,这大院几乎没变过。” 赵景春告诉记者,灵寿县委大院占地22.5亩,有105间房屋,共9个部门160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办公。“房子地基是石板铺成的,墙体是青砖垒砌的,房顶用木头椽支撑,芦苇席和黄泥做顶。”赵景春说,老房子虽然历经多次维修,但房屋主体结构一直没变。房屋外面进行了涂刷,许多地方依然能看到那些年代久远的老砖痕迹,一些外墙甚至暴露出一道道裂缝。 赵景春指着一处外墙墙基说:“你来看,这是原本的墙基,现在都风化了,这是第一次加固的,这是第二次加固的……补丁摞补丁。” 随后,记者走进县委组织部一间办公室,这间不足18平方米的小屋有两个科室6个人在此办公。办公室头顶上的一块天花板已经脱落,裸露的窟窿上可以看到苇席、白灰、石膏层层修补的痕迹。 2011年来灵寿县委工作的聂豆豆是县委组织部组织科一名科员,她坦言刚来报到时有点“傻眼”,“完全不像印象里的党政机关工作场所”,但她现在更多的是对大院亲民接地气风格的欣赏。 灵寿县委大院东南北三面,都是普通民房。家住大院旁边的村民傅三祥告诉记者:“每次路过都觉得很亲切,都要往院里看几眼,就像邻居一样。” “其实,我们的办公用房已经被建设部门列为D级危房了。”县委书记宋存汉说,必要的时候会进行加工维护,但只要安全,县委会坚持在这里办公。 宋存汉坦言,以县里现在的财力,不是完全没能力建一座新办公大楼,但灵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还有7.6万贫困人口。一个贫困县的县委,在这样的环境办公很正常,这是对艰苦朴素精神的一种传承。 2008年,灵寿县筹了一笔钱准备建一座综合办公大楼,但县委多次开会“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把这笔钱省下来。最终这笔钱用在了改善农村学校取暖条件上,全县260多所中小学校、2.3万名学生告别了煤炉取暖的生活。 “其实无论在哪儿办公,只要老百姓看着舒服,办事方便,就是最美县委大院!”宋存汉说。 新 中学新校舍成贫困县最打眼的建筑,民生投入绝对不“抠门” “对自己‘抠门’,但不能对百姓‘抠门’。”宋存汉介绍,这些年,灵寿用于教育、民政、农村、交通等民生事业的投入一点都不低。“仅去年,全县财政全部支出为11个亿,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约9.6个亿。” 就在去年,灵寿县5个乡镇的1000多名中学生全部搬进了刚刚建成的灵寿二中新校舍。这所占地77亩的新中学投资超8000万元,高标准建成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宽敞明亮,学校还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和花园式的校园,成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最打眼的建筑。 七年级的刘琪薇家住山区,她最开心的事就是再也不用走山路上学了。她告诉记者,在新学校里,知识不再只停留在书本、黑板和老师的口头上,而是在多媒体屏幕上、在实验室里生动起来。在学生公寓,她和同寝的几个小姐妹亲如一家,因为有补贴,在食堂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好!”刘琪薇笑着说。 灵寿县教育局副局长尹秀江对此感触颇深,他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从2008年至今,全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总投资达2.218亿元,上百所农村中小学校盖起了教学楼;新建1所城区寄宿制初中,新、改、扩建7所中心乡镇(学区)寄宿制小学;2013年,县里引进19名优秀教师,公开招录幼儿教师40名、特岗教师154名;设立150万元县长教育特别奖,重奖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 灵寿二中校长左二军介绍,学校现有规模可以容纳约3000名学生就读,几栋宿舍楼还在施工建设,先搬进来的是最偏远山区的5个镇的学生,未来还将有更多山区学生来此就读。“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条件,孩子们跨进校门的一步,也许就是改变人生的一步。”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宋存汉说,还是那句老话,县里的娃娃有了出息,将来才能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希望那时人们说到灵寿时,提起的不是‘最美县委大院’,而是‘最美的县城’!” 百姓认可才是最美(采访手记) 去灵寿那天,天气格外好,朴素的县委大院映衬着桃红柳绿的春色,让人眼前一亮。跑过不少地方,见识过许多县市党政机关办公场所的“气势恢宏”。与之相比,灵寿县委大院的低矮房屋、斑驳砖墙、蜗居办公的确显得寒酸、土气。但这样的“寒酸”与“土气”并不丢脸,反而被群众称赞“最美”。“寒酸”体现的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土气”让百姓心生亲近、由衷喜欢,没有“衙门”的距离感,就像自家邻居。 灵寿县委的艰苦作风,值得击掌。客观而言,老旧办公楼并不能和干部廉政务实、亲民爱民画上等号。奢侈浪费要坚决反对,装穷作秀也要不得,根本的还是要实事求是。大院老旧,不是党政机关清廉的必要条件。经济发展了,资金充裕了,适度改善办公环境,亦无可厚非,关键在思想上、行为上务必恪守勤政为民、艰苦朴素的传统。 所以,“最美”的真谛,还是系于党委政府、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将精力用在谋发展、将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是否真正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真心为民才能获得百姓认可,有了百姓的认可,就像灵寿县委书记宋存汉说的,“无论在哪办公,都是最美县委大院”。(文字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关键词:最美县委大院,灵寿,富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