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冯阳记者刘岚文/图 4月18日,本报“书香下乡”活动来到井陉县测鱼镇南蒿亭小学。枣强县远嘉皮革有限公司负责人魏红生和他的朋友们为学生们送来了图书,并为每位学生送来了校服。此前曾受过魏红生捐助的赞皇县阳光小学的老师,也把学校用不完的文具、衣服和体育用品带给了南蒿亭小学的孩子。 古朴校园迎接书香 4月18日,天色有些阴沉,春雨洗礼后的空气也变得湿润了许多。经过了2个多小时颠簸的车程,本报“书香下乡”活动来到了坐落于锦山之下的井陉县测鱼镇南蒿亭小学。 校门口一片空地和农村常见的戏台是学生们的活动场所。车队一停,课间玩耍的学生们便一个个好奇地睁大眼睛猜测着,有的还围过来看。偏僻山村里古朴的学校因爱心志愿者的到来热闹起来。 走进学校,在石砖砌成的教室里,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相互追逐,另一边的二层楼是高年级孩子的教室。 记者问孩子们喜不喜欢读课外书,他们都嘻嘻地笑着说喜欢,眼睛里透着一股纯真的稚气。一招呼孩子们去搬书,一个个儿撒欢儿似的跑得飞快,可小手一捧上书就安静下来,像拿到贵重的物品似的,他们小心地把书运到教室,腼腆地感谢叔叔阿姨。 二年级只有5个孩子,“像这样只有几名学生的班级还有一个。”该校校长赵自清说,学校共有60多名学生,而且多是留守儿童。学校最多时有过300多孩子,那时每个班都是满员。因为附近建水库,很多村民搬迁,学生也相应减少了。 与很多学校相比,这里的硬件设施颇有差距,“下学期学校就能搬到新校区了,那里会有计算机室,更方便学生学习课外知识。”和孩子们一样,赵校长也充满着期待。 公益使者助学情缘 衡水爱心使者魏红生已是第三次来到南蒿亭,每次来他都会为这里的孩子带来需要的帮助,公益渐渐地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看到本报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之前,魏红生对留守没有概念,甚至以为留守儿童就是生活在乡村的孤儿。当他走进本报报道的这个群体,缘分便难解难分。至今,他和他的员工、朋友已经为留守孩子提供了数万元的捐助。得知本次捐书活动,他又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了千余册图书。 35岁的魏红生不善言辞,问起他对留守孩子所做的事情,他话很少,一句“关键看行动”透着这位衡水汉子的责任。魏红生想要做公益的想法跟朋友一说,两个人一拍即合,策划了不少公益活动。“爱心万里行”是他们最近一次较大的救助活动,魏红生把这个行动命名为“星星之火”。目前,他们已经对省内的5所乡村学校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救助,并为每一所学校都发放了校服。 此次捐书,魏红生和朋友又给一直帮助的贫困学生任召伟的奶奶留了一笔现金,他们曾给老人承诺,只要孩子读书,他们就会一直资助。 爱心传递星火燎原 “为孩子们做这些事儿我特别高兴,我就想把钱真的花在学生身上。”魏红生每参加一次公益活动都会带上几位公司的员工。自身所经历的事业起伏让他更懂得关爱他人和回报社会的意义。此次前来的还有魏红生多年的好友靖金超。早年当兵时,每个月靖金超都会把自己为数不多的津贴拿出一部分捐助给困难家庭,十几年的时间里,他资助的学生也有10多个,很多都未曾谋面。 此外,有几位特殊的爱心使者,他们是曾受过魏红生捐赠的赞皇县阳光小学的老师,他们为南蒿亭小学的孩子带来了文具、衣服和体育用品。赞皇阳光小学的校长曹增利说:“这些都是魏红生和其他爱心人士捐赠给我们学校的,我们学校学生不多,用不完,我想应该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就把多余的物品带给了这边更需要的孩子。” |
关键词:书香 爱心 走进 小学 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