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蔓河畔背水列阵 暴秦初亡,诸侯纷争,豪杰并起,天下大乱,华夏大地狼烟滚滚,战火连绵不断,各路诸侯势力此长彼消,逐渐演化成刘邦与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霸战,史称楚汉战争。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刘邦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被项羽打得大败,被迫退守荥阳。为了摆脱不利局面,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的建议,决定对楚实施战略包围。他北去燕赵的战略路线,正是当年秦始皇灭赵国、平燕地的路线,真实意图是北下燕赵,东取田齐,对楚形成绝对战略优势,然后前后夹攻,会战荥阳,与项羽决战。 韩信果然不辱使命,先击败代军,攻取太原,然后从太原直扑井陉。 然而,就在韩信节节逼近赵国的西大门——井陉关之际,刘邦的荥阳主战场却遭到项羽一波又一波的凌厉围剿。刘邦无奈,只得紧急抽调韩信攻赵的大部分精兵投入荥阳主战场,仅为韩信留下不到三万新招的士兵。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张耳统兵来到井陉口,伺机越关东进。而赵王歇与丞相成安君陈余,也在厉兵秣马,短时间就紧急动员了二十万大军,集结井陉口,深沟壁垒,严阵以待,专等韩信来犯。 “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司马迁在记载这次战役时,形象地为我们描述了两千多年前井陉古道的崎岖和险恶。此时的韩信和他的区区三万新兵,要跨越的正是这有二十万赵军扼守的井陉天险。 时为赵王谋士的李左车分析局势认为,韩信虽乘胜击赵其锋不可挡,但“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他建议陈余凭深沟高垒之势,“坚营勿与战”,避其锋芒,以“奇兵绝其后”。然而,陈余是一儒将,“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不能避而不击。 韩信暗中派人打探到李左车的计策未被采纳,于是放心地下令昼夜兼程向井陉口进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安营扎寨,并制定了一套大胆的作战方案。 夜半时分,韩信下达了第一道将令:派轻骑二千,每人持一面汉军红旗,趁夜色迅速从小路绕到萆山(今鹿泉市抱犊寨)隐蔽,窥视赵军,只待赵军倾巢出动与汉军交战之际,立即冲入赵营,抢占壁垒,拔掉赵帜,遍插汉军红旗。 韩信发出第二道将令是:“今日破赵会食!”但当时在场的汉军将士们没有几个人当真,大家更担心自己还能否再吃上下顿的家常便饭。 更令诸将大惑不解的是韩信的第三道将令:派一万先头部队,背靠绵蔓河、井陉水列阵迎敌,自断退路,与赵军决一死战。
|
关键词:背水一战 易帜 韩信 赵军 汉军